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结果责任主义的古代刑法中,并不处罚未遂犯,到中世纪时的加洛林纳刑事法典才规定对未遂给予比既遂轻的处罚,但今日意义上的未遂犯概念来源于1810年法国刑法典,后被各国刑法典继承改进。可见未遂犯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未遂犯也不是从来就受处罚的。其刑事责任根据问题成为未遂犯论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2.
我国《刑法》在第六章第六节中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以惩治环境犯罪。现有环境犯罪立法体系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立法体系不完善、环境犯罪立法保护范围过窄、犯罪构成要件界定模糊、刑事责任实现不足等问题。环境犯罪立法在惩治犯罪的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惩治犯罪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以重构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环境犯罪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3.
增设妨害科研秩序罪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着促进科技进步、保障科技安全的立法宗旨,以实现科技正义和法之正义的有机统一为价值取向,遵循严而不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建议在<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增加一节"妨害科研秩序罪".该类罪侵犯的同类客体是科学研究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各种手段方法严重干扰、破坏科研活动秩序,主体为科研从业人员和科学研究机构等特殊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该类罪具体包括违禁研究罪、科研欺诈罪、科研诈骗罪、侵占成果优先权罪、科研剽窃罪、妨害科研罪等新罪名.该类罪的刑事责任承担形式应当多样化,刑种配置应合理趋轻,刑罚适用应适当宽缓.  相似文献   
54.
犯罪既遂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祥 《南都学坛》2009,29(6):79-84
犯罪既遂是犯罪成立的具体形态之一,是在犯罪已经成立的前提下表明犯罪已经完成的一种结局状态。犯罪既遂条件属于犯罪构成要件。既遂罪的犯罪构成是基本的犯罪构成,是由刑法分则条文直接规定的;未完成形态犯罪的构成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是以刑法分则具体条文规定的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结合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加以认定的。二者在犯罪构成方面存在"质"的不同,符合犯罪构成行为所成立的就不可能是既遂罪与未完成形态的犯罪,而是性质截然不同的犯罪,在这方面,转化犯是一适例,在转化犯的场合,之所以发生此罪向彼罪转化的现象,原因在于发生了根本不能为此罪的犯罪构成所包含的"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特拉伊宁的犯罪构成理论及其对苏俄刑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拉伊宁的刑法思想经历了从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刑法理论的转变过程。他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根据,从批判资本主义犯罪构成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缺陷入手,提出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该理论中,犯罪构成被看作是犯罪事实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该理论在苏俄刑法中的具体运用,犯罪构成成为苏俄刑法刑事责任认定的唯一根据,并最终促成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苏俄刑法中的确立。  相似文献   
56.
在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有许多种,其中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的体系居于通说的地位。与此相应,犯罪的形式概念可表述为: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有责的行为。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缺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7.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科研、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引起不少社会问题,计算机犯罪不容忽视.分析了计算机犯罪的现状、立法、定义、分类、犯罪构成及处罚等,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刑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我国刑法理论界中关于严格责任的概念和种类有较大分歧,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反思和梳理,使我国的严格责任理论更为科学,并沿着理性的思路对严格责任在我国之所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充分论证。严格责任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罪过责任和犯罪构成理论存在较大差异和逻辑矛盾,笔者也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诠释、论证和解决。  相似文献   
59.
田旭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5):200-209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视域具有局限性,其以行为人为中心,功能在于确证刑事不法。"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唯一依据"的观点只在行为人主动实施犯罪时成立,当行为人被动实施危害行为时,是否成立犯罪还需要考察他人行为(不法侵害)的影响力。正当防卫引入了与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对抗性的新事实因素,发挥的是消解犯罪构成证立之不法价值的功效,否定的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本身。二者依托的事实可以同时存在,但因各自代表的价值具有冲突性,前者关注的事实不可能被融合进犯罪构成的作用领域内。二者应当在整体层面经交互作用共同承担认定"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