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法条竞合作为立法中存在的一种事实现象,对法条关系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研究法条竞合理论的目的和归宿是为司法适用提供前提依据,即当现实中出现一个犯罪行为符合刑法分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文时,为选择适用的法条提供事实依据.法条竞合的司法适用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实质是构成要件的竞合.法条竞合的理论属性是法条关系,它不属于犯罪形态论的范畴,法条竞合研究的就是法条之间存在的事实关系.  相似文献   
82.
关于我国刑法典第23条第1款所规定的犯罪"未得逞"的含义,我国刑法学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犯罪结果说、犯罪目的说和犯罪构成要件说。这三种观点都有片面性,难以解释所有犯罪的未遂犯。应该用"犯罪客体说"阐释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实行行为没有侵害到而只是威胁到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说"能对我国刑法学界通说所概括的四种犯罪既遂形态类型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3.
<正> 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通称为法人犯罪,它原于英国,为英美法系的一个基本制度,并于本世纪中叶逐步得到大陆法系各国的认同和适用。而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长期以来不认为单位是犯罪的主体。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法人制度日趋发达和完善,而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公益,侵犯社会生活秩序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关于引进和确立法人犯罪制度的呼声日渐高涨。全国人大在立法时考虑到“单位”比“法人”的外延更广,将法人犯罪制度界定为单位犯罪,规定于海关法和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司法机关已据此规定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判例。本文拟就单位犯罪的概念,构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4.
德日、俄中犯罪构成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日三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同康德哲学紧密相关;俄中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究其根源可追溯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而其直接哲学基础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对不同犯罪构成理论哲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众多须商榷的观点.  相似文献   
85.
被害人承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通常作为损害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之一,它因法益的欠缺而使其获得了存在的根据.近年来,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从阻却违法层次提前到阻却构成要件该当层次的“一元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盛行.从中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和刑法分则三个角度考察,被害人承诺在中国刑法中难以找到存在的根据.对此,应当在体系性评价的基础上,改良或变革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86.
网络谣言犯罪作为一种偏激的言论表达,是一些人利用网民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误听误信,实施诋毁他人名誉等非法目的的行为。网络谣言的本质属性不在于没有事实依据而是"未经证实"。从主观要件看,网络谣言犯罪要求行为人知道信息已经超越合理怀疑范围,可能为假仍予以发布传播。从社会危害性看,尽管网络谣言犯罪是通过网络言论实施的,但不管侵犯的是个人法益还是公共秩序,其本质都是传统法益的网络再现,而非完全异质的新型法益。  相似文献   
87.
从刑事及诉讼理论判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可以认定,拒不说明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不是构成主罪的必要条件,本罪的主体应为所有国家公务人员,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本罪侵犯国家公务人员的廉洁性,根据本罪的构成特征分析,以"非法持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罪"作为本罪的罪名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88.
张莉琼 《社科纵横》2005,20(6):91-92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刑事司法人员认定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无论在刑法理论还是在刑事司法实务中它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当我们具体应用这一理论时,会发现它的内容并不确定,难以把握,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廓清它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9.
单位犯罪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比较 ,在犯罪的主体 ,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客体方面等三个要件上均有其显著的特殊性。揭示这些特殊性 ,对丰富有关犯罪构成理论 ,严厉惩处单位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计算机犯罪概念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质疑国内刑法学界目前通行之计算机犯罪概念折衷说的基础上,提出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并论述其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