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试图以三位犹太作家贝娄、马拉默德和辛格的短篇小说作品为对象,探讨在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悲惨历史遭遇的衬托下,三位文人各自创作的民族特点以及他们所共有的文学特质,从而对犹太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多种塑造手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阐释犹太文学潜在内涵之所在。  相似文献   
72.
《像戈尔德一样好》通过描绘布鲁斯.戈尔德追求个人政治生涯机会的经历及犹太移民在当代美国的现实生活和困境,将锐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代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多个方面,令人信服且发人深思地揭示了当代美国的政治腐败、道德误区和文化痼疾。  相似文献   
73.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移民政策。犹太移民作为美国移民的一份子,不同时期曾不同程度地遭到排斥,尤其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世纪20年代的40年里,300万犹太人的拥入,引起美国各阶层的重视。由于他们自身较强的民族性和事业上的成功引起美国人的嫉恨,以及此期间复杂的美国国内形势和动荡的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在20世纪20年代使反犹在美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4.
犹太流散文学的"流散性"是指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犹太人被迫或主动的迁徙主题,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种族与文化的跨界、交汇、认同、冲突、变化、调整、适应、对抗、稳定与失衡等流散文化形态,带有既离散又聚合、既内在又外在于犹太文化与宿国文化的双栖或多栖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坚忍的民族性;不可避免的变异性、混杂性、融合性;双向排异性、依附性;同化与反同化的矛盾性、两难性、失根性等。有关这些"流散性"特征的讨论,对全球流散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处理和调整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5.
卡夫卡与犹太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犹太文化背景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城堡》的深层意义。它讲述的是身处异乡的犹太人的"独特的感觉"。在欧洲,有着歧视和排斥犹太人的传统。卡夫卡生活的年代,反犹主义盛行,犹太人的生活艰难,加上父辈的影响,构成了卡夫卡或小说的主人公K被迫走上了通往"城堡"之路的社会、家庭背景。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存有多种障碍,有他们自身的因素,即无法摆脱犹太精神格托世界对他们的影响,也有语言所引起的交流障碍等。究其各种障碍形成的深层原因,最主要的是宗教信仰问题。其次是历史原因。再次是经济原因。卡夫卡就是从他的犹太心灵出发叙述一个犹太人难以进入异域他乡的"城堡"的故事。  相似文献   
76.
辛格是从东欧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 ,无论他自己还是他笔下的人物都在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束缚下 ,生活游移不定 ,精神压力沉重 ,在夹缝中求生存  相似文献   
77.
《犹太文明》一书的作者认为20世纪初之前中国对世界各地的反犹主义一无所知。作者这一论断不符合实际,事实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世界各地犹太人遭受迫害而处于十分悲惨境地的情况多有记述,对反犹主义持反对和谴责的态度,对犹太复国主义持赞赏态度。  相似文献   
78.
知识分子是散居开封的犹太社团的文化领袖。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内部结构在明清时期发生变化,在宗教文士之外,涌现了儒生群体,文士维持民族宗教的持续内生,儒生则结交主体社会,为社团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社团人口规模的萎缩,从明中期起,文士数量和宗教素养愈益下降,宗教活力式微,循科举致仕的儒生群体规模和层次却不断提升,社团事务主导者逐渐由宗教文士转到儒生官员。传承宗教和沟通主体社会成为社团文化传承的两难抉择,文士为传承宗教排斥致力科举而荒废宗教学习的行为,却又不得不尊崇为官的儒生。这种文化传承模式造成了文士与儒生群体的隔膜。随着文士和儒生群体规模和文化修养的衰落,社团文化传承陷于困顿。  相似文献   
79.
法律文明是欧洲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制度、思想等是欧洲人引以为豪的文明形式,对世界其他地区法律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的发生和演进既与日耳曼因素有关,也与罗马、基督教因素有联。由于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由于犹太人长期生活在欧洲,犹太因素也是欧洲法律文明发生与演进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欧洲法律文明的来源之一,如犹太法是教会法的基础和渊源,犹太法在习惯法中也留下了印迹;欧洲的法治理念、信仰法律的思想与犹太法律思想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近代以来,犹太人为近现代欧洲法律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0.
犹太人在美国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族裔,这不在于其数量,而在于其成功的表现。犹太人在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少数族裔的犹太人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有着其深层的原因——犹太人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与美国宽容、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之间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