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陈茂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55-59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剧作《酒神的女祭司们》生动地展现了本能和习俗的冲突。象征本能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底比斯确立自己的宗教,使信徒放纵狂欢,并残忍地摧毁异己。底比斯王潘索尔斯竭力对抗狄俄尼索斯,维护传统习俗,最后走向毁灭。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立的双方又是彼此的另一个自我。一个人只有保持本能和习俗的平衡,才能把握自己,达到内心的安宁,享有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22.
肖利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5):99-101,120
来自《圣经》经典场景的文化编码存在于西方许多作家的潜意识中,在他们笔下或被继承或被颠覆。在《送冰的人来了》中,通过对《圣经》场景的投影和颠覆,奥尼尔表达了他对基督教拯救人类能力的讽刺与否定,认为失去了宗教信仰的现代人必须在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世界中寻求人生的依托。 相似文献
23.
苔丝狄蒙娜是莎士比亚剧作《奥瑟罗》中的女主角。她一方面是个初具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另一方面又是父权制文化的牺牲品。她从新女性到父权制文化牺牲品的悲剧命运,揭示了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女性作为“第二性”和“他者”的从属、低下地位,说明即使在女王当政时代,父权制中心文化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4.
25.
26.
王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06-208
菲狄阿斯是希腊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堪称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一座高峰。本文对菲狄阿斯艺术思想及艺术创作的表现题材、艺术技巧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7.
性与道德之间一直存在争议。《阿芙罗狄特》将性置于古希腊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前道德”社会中的性爱观,其中双性同体现象最为典型。本文通过对《阿英罗狄特》中希腊精神的梳理,阐释双性同体观念所包含的对人性完满与丰盈之美的思考和追求。 相似文献
28.
狄起源于戎的分支犬戎.狄人在新石器时代生活于渭河上游,以后随着人口繁衍而向与泾水汇合下游的关中平原迁徙,从戎狄中分离出来的周、秦在处于渭河下游的关中平原建立政权后,狄人则被分割成渭河上游部分和渭水汇入黄河后不断东迁部分,其中东迁的部分-白狄与赤狄曾在周、春秋、战国时的历史中产生过影响而被记入史册,并在春秋战国中原争霸中向南融入平原人当中,成为用人、秦人和汉人的一部分;向北迁徙部分成为匈奴的组成部分;仍在渭河上游生活的狄人则作为戎人的分支,归入秦朝的统治范围,在羌人兴起后则又成为氐羌组成部分,并在羌内附的过程中逐渐融入汉人当中. 相似文献
29.
清末民初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也是中国报业的转型时代。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幻,促使知识分子群体在选择中分化。狄楚青是转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早年追随康梁,致力于维新变法事业。戊戌政变后,他背离康梁,由积极参政的政治精英转变为以报馆书局为生的文化精英。伴随着角色的转型,狄楚青的办报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转变,即从"革新舆论"到"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的转变。狄楚青办报思想的演进是清末民初中国新闻业转向的折射,是中国从传统步入现代的转型时代的写照,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0-85
在历史上黄茂林首次把禅宗最重要的典籍《坛经》以英语译出。这既有其自身对佛教的虔诚及勤奋努力的原因,也与当时上海地区浓厚的佛教氛围有很大关系,还与狄平子的敦促赞助有极大关系。该译本的影响主要在于面向英语大众的宗教传播,此传播通过不同出版社的多次重印,尤其是戈达德和韩福瑞分别进行的修订与再版而实现。黄茂林《坛经》英译尽管不完美,但时代因素及修订后再版的传播形式依然让译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证实了赞助人狄平子的现实主义翻译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