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51篇
劳动科学   9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643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151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晓初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引起了我们对现代文学史写作中"他者"问题的思考.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横向的共时轴上应该借鉴其他学科和其他文化这两个"他者"因素,在比较中完成对"文学性"和"民族性"的更好认识;在纵向的历时轴上,作为历史的"绝对的他者"的我们,应该在事实真实和逻辑真实的辩证关系中,完成对现代文学的作者、作品、读者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92.
有关事实的命题是回答"是"与"不是";有关价值的命题是回答"应当"与"不应当".从分析法学的视角看,把事实与价值区分开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法学的发展史证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批判自然法学的理论出发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法学作为一门科学得以独立存在的依据;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法律应该得到遵守和法律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尹保华 《学术论坛》2001,(4):120-123
转型期作为"整体性社会事实"的中国社会工作是一种"准社会工作",这种准社会工作具有八大特征,即准职业、准机构、准知识、准市场、准教育和准组织.  相似文献   
94.
新闻的定义向来是一个存在着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在梳理我国20世纪新闻定义研究沿革的基础上,对新闻的定义作了语义学的探讨,从而阐明事实说和报道说作为一种"释义性"解释,都有各自特定的使用场合,不能相互取代;信息说科学地揭示了新闻的一般本质,相对于事实说和报道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新闻在阶级社会中的特殊本质,即新闻是报道新近变动的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5.
从大约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绘画中的印象派反思了“眼的所见”与“脑的所知”之间的异同;狭义相对论则反思了“眼可观察的相对时空”与“脑抽象出来的绝对时空”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对可观察的“所见”与抽象的“所知”之间关系的古典形式(概念)的最后探索,同时又都是通向现代形式(概念)最早的启蒙者.在科学、艺术这二大文化中出现的这两种探索,可以看成是对“人”这一认识主体在认识论中作用的哲学探索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96.
"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是稍有诉论法律知识的人都知晓的.民事诉论法第六十四条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这一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程序意义上讲,原告对于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第二,、从实体意义上讲原告提供的证据应当满足法官判断法律事实的一般标准.  相似文献   
97.
郭利 《家庭科技》2012,(11):10-11
离婚男女,不管谁欠谁的,大家都是成年人,理应自己担当自己的选择,即使有怨有恨,都是自己的事情.可中间夹杂着天真的孩子,这是无奈的事情.怎么跟孩子解释父母分开的事实呢?怎么面对孩子那一天天成长的岁月呢? 有一篇文章说,一个父亲在妻子抛弃他们去国外后,为了呵护孩子的心灵,精心编织了一个美丽谎言,说妈妈被天使带走了,她在天上时刻望着宝贝呢.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夸张的界定提出质疑 ,认为除常见的对事实的夸张外 ,还存在着对虚构的夸张 ,因此 ,现行的夸张定义不能涵盖所有的夸张现象。于是给夸张重新界定 ,同时还认为夸张的基础不是事实 ,而是求奇求异心理  相似文献   
99.
朱梦阳 《经营管理者》2013,(4X):275-276
绑架由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各国刑法典中一直是作为重罪进行惩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拜金主义等思想的盛行,绑架犯罪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绑架罪被规定在刑法的第239条,并且《刑法修正案(七)》对于第239条又进行了法定刑上的完善。但是,由于犯罪手段的多变性等因素的存在,我国对于绑架罪的规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刑法典中关于绑架罪的规定入手,比较我国的绑架罪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刑法典中的绑架罪,希望能对完善我国绑架罪的有关规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
武晟在《理论前沿》2006年第12期撰文指出,从理论和现实上讲,和谐社会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和谐社会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立足于全人类的进步,绝大多数人所追求和希望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和形态。广义的和谐社会是社会经过多次量变、质变以及质量互变之后可能达到的一种状态和形态。狭义的和谐社会是从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状态或形态出发,立足于现实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政党的利益,着眼于解决现存各种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社会问题,从而达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之后所处的更加完善、稳定的一种社会状态;狭义的和谐社会是社会经过量变和部分质变就有可能达到的一种社会状态。狭义的和谐社会是广义的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的一个个台阶、阶段或过程;广义的和谐社会是必须经过若干次的狭义的和谐社会的实现而最终实现;广义的和谐社会不断地吸收和包容着每一个实现了的狭义的和谐社会的积极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发展和更新着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内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既包含着有关狭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和微观的现实要求,也包含着广义和谐社会的宏观和长远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