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1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674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话语体系中,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涉及民族工作的诸多文献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在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着复杂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两种民族主义仍暗流涌动,且表现形式日趋复杂,但由于种种原因,两种民族主义的形式和逻辑没有获得与时俱进的权威性解读。鉴于反对"三股势力"工作的艰巨性,以及在网络社会崛起背景下两种民族主义隐蔽便捷的延伸性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的两种民族主义作出更为清晰的科学阐释与政策界定。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分析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剖析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进程演变中起到的作用,深入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民族主义,尝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3.
学界有关民族国家生成于何时形成了两种说法:即起于绝对主义国家时期或起于资本主义国家时期。这一争论与学者们对民族国家的内涵认识不一致相关。在民族国家内涵上,学界存在阶级视角、国家要素视角、历史社会学的制度视角、民族原则和国家原则熔合等分析视角。这些不同的分析视角都认同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现代性是其内核,只不过它们强调了民族国家的不同内容、不同面向而已。由于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任务,现代的多样性导致民族国家的内涵充满了多样性,其实践脉络的多样性。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是在竞争性的国际体系中通过竞争而获得当前地位的。  相似文献   
34.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伴随着世界形势变化、国家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一系列变化,表现在表达方式从虚无走向自信,表达场景从现实社会走向网络世界,表达情感从非理性走向理性。其转化动因在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网络技术的发展,表达渠道的多样化;理论引导逐渐科学化,国家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未来走向将由被动自卫向主动自强转变,由防范危机向寻求机遇转变,由情感宣泄向理论阐述转变,更加重视对网络民族主义话语的整合与引导。  相似文献   
35.
孙扬 《阅江学刊》2012,4(4):75-81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36.
张超 《劳动世界》2017,(20):69-70
在中世纪后,民族主义开始萌芽."王朝国家"的产生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萌芽,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王权是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中世纪一直受到削弱和压制.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反过来,构建西方民族的过程,也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两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形成了近代民族主义.这样的民族主义是带有强烈政治意义的.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在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传统国家的分散性逐渐被打散,团结性增强.  相似文献   
37.
"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符号的确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构建的新起点,也是中国传统民族观念摆脱"夷夏之辨",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九·一八"后,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则更注重与时代现实相结合,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大讨论将中华民族的国族建构进程升华至新的理论高度。重新解读傅斯年关于"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大民族观,追本溯源,对于我们了解那场讨论,理清思想脉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中东民族主义在塑造中东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这一政治力量在中东国家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问题———从革命到建设的角色转换问题、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合法性的重建问题、文化认同与文化整合问题、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中东民族主义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 ,能否很好地处理、解决这些问题 ,直接关系到中东国家的政治前途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39.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有人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笼统地归入民族主义存在着不妥之处.事实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仅声称反对民族主义,而且与民族主义存在着尖锐的思想对立.本文通过对"乌玛"认同挑战民族认同、真主主权挑战国家主权、伊斯兰化挑战世俗化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与世俗民族主义思想对立的一面,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产生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就在于回应世俗民族主义的挑战,并试图以此澄清当前学术界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40.
宗教民族主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雪梅 《民族研究》2007,27(4):12-21
宗教民族主义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现象.本文首先介绍迄今学界主要研究成果,然后探析"宗教"和"民族主义"如何交融连接形成"宗教民族主义",并简述了宗教民族主义与宗教运动和世俗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宗教民族主义不可还原为纯粹的宗教思想和运动或世俗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的成因不是先验的或纯精神性的,而是情境性的;不存在普世单一、固定不变的宗教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