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1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674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一直发展滞后,呈现出地区内在结构相互牵制、政策立场差异大、共有理念缺失及军备竞赛加剧等表现形态,这种状况导致了地区安全形势更加敏感和脆弱.本文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入手,通过民族主义关于国家利益的界定和对国家外交政策影响路径的分析,来解释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困境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2.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并非自古就有的概念,近代"国学"热潮与"亡国灭种"的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文化思潮不可分割.但把传统"国学"化身为当今"国家最高学术",却是大错特错.当代中国的"国学"不仅包括亘古以来的本土文化,还应容纳"五四"以后榆入的西方现代文明与文化,可称为"新国学".--此种无所不包的"新国学"观恰是对(旧)"国学"的解构.如此以来,"国学"这一称谓是否还有存在之必要?  相似文献   
83.
顾肃 《晋阳学刊》2008,(5):64-70
民族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精英和民众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一种政治意识,它靠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而维系,也靠传统的集体意识和理念来强化,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宗教。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无论现在是否为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宗教在其民族情感和整合当中的作用仍然是相当复杂的。虽有强弱之分,宗教对于国族认同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在有些国家甚至还是至关重要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加强国族的团结和整合,但其极端的、非理性的发展,又往往导致盲目排外、抗拒文明、拒绝普遍道义的蒙昧主义,其结果是维护落后、政治上极端保守,给国家民族带来大灾难。我们对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而考察历史上的宗教与民族主义的复杂关系和互动,正是这种积极态度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84.
拒斥还是辩护: 全球化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和特殊或共相和殊相、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在全球化时代,这个问题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全球化过程内在蕴涵着普遍化和特殊化双向运动的悖论.全球化本身即意味着普遍化.无论是地方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全球性的普遍意义,还是某种规则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奉行和遵从,都意味着或要求某种普遍性.但是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多样性和差异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争主要集中在价值和价值观领域.以普遍主义姿态出现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普遍性,而是某种特殊主义的普遍化,即"西方中心主义"冒充"全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拒斥普遍性的典型的特殊主义.只有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性.为此,必须抛弃对自身特异性的自恋,接纳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85.
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范式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比较系统的民族主义理论学派,即"原生主义","现代主义"、"族群-象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民族理论.全面梳理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的脉理,把握各个学派的理论内涵,对于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6.
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从实体论迈向关系实在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中,实体论具有重要地位,它包括客观实体论与主观实体论。前者长于民族的客观属性分析与内生分析,但忽略了民族的主观属性,忽略了他者和关系对民族自我的塑造作用;后者最为看重民族的主观属性,强调民族主义对民族的塑造作用,但放大了民族的主观属性,且落入从民族主义与民族两者的关系来界定民族的窠臼。文章引入关系实在论来阐释民族和民族主义,旨在消解民族的实体本体论地位,并将民族"自我"视为过程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化实体。在此基础上,文章区分了两个层次的流动的、关系化的民族自我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1)国家民族(主义),公民民族(主义)和族群民族(主义)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2)在第一个层次之上的民族自我与其他内部他者、外部他者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87.
通过介绍以沃特·威尔逊·格雷格爵士为代表的目录派三杰,在对文学文本基本物质形态从手稿到印刷文本辨伪和考证批评的基础上,经过厘定文本讹误和四次重要的学术论战,确立了作者的神圣地位,让文学成为绝对科学化的大学学科,但新目录派最终却退出了现代西方文论思潮。观照几乎同时产生于印刷术所带来的学术分裂期的中国乾嘉派,它能够客观对待经学作者,并形成了系统的治学方法,从而稳步发展为今天的朴学大潮,在此视阈下分析并阐明新目录派无法形成体系的原因,恰在于其过分强调科学权威性而漠视了文学本身的独特因素造成的方枘圆凿,藉此提出中国治学方法借鉴于西方文论批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三大思潮在本体论、认同模式、国家观、合法性来源等方面的认识均存在差异。它们之间既两两对立,互相批判解构,又可以有某些融合,生长出新的理论空间。但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就需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探讨反帝反封建的客观需要是如何造成自由主义陷入自我矛盾,因此过渡到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又是怎样在不可克服的困难中逐渐过渡到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89.
民族主义问题不仅是当今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的重大意识形态问题,而且在处于转型和过渡时期的社会中呈现为令人困扰的思潮.结合着历史上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和实践的国家的传统与现状,本文对后共产主义社会境域中的民族主义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后共产主义的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其起源、生发和蔓延与社会变革产生的焦虑息息相关,既与自由主义民主和自由市场相对立,也与社会结构变迁相承接.  相似文献   
90.
郑大华 《民族研究》2022,(3):124-137+142
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对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中所使用的“中华民族”观念的批评,反映了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立宪派在“民族建国”理论上的重大分歧。分歧之一,是对“文化”和“血缘”在民族形成中之作用的认识不同;分歧之二,对“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又称“国民主义”)的认识不同。而分歧的根源,是两种不同的“民族建国”主张,即:即立宪派主张建立包括满族在内的多民族的君主立宪国家,而革命派则主张建立单一汉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两派为此发生激烈争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最终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以及其他反清王朝力量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