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受时风影响,加之个人好恶情感的注入,袁枚对王学的态度呈多样性形态。既对王阳明的"良知"主张作了否定,又并非一味指责;既认为王学空讲心性而没有实际效用,又认同王阳明的诗学见解;对王学后传之一的泰州学派成员则多所攻讦,言词激切。  相似文献   
82.
明末何良俊、清初颜元的“以学术杀天下”、“朱学、王学皆杀人”这二个命题的思想内涵与戴震的“以理杀人”,三者的精神脉络是一致的,即反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主义。考察思想史上的这一段进程,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83.
学界对阳明学哲学内蕴的阐发,多致力于挖掘王学的“庶民性”,更有论者将其与西方“启蒙”概念相比附。余英时认为王学是“得君行道”不得而“觉民行道”,也有着觉醒下层的意蕴在。然而,除去对王学文本分析和讲学研究之外,学界对王门后学与国家之间的行迹研究,实际上却着力不多,基本沿用旧有话语表达,“清谈误国”论即为显例。明末清初流行的“清谈误国”论认为王学袖手谈心性,使明王朝陷入危机乃至崩溃,而这其实有着特定的历史语境,不可抽离来界定王学的性质。王学兴盛时,也是明王朝边患剧烈之时,考察王门后学在抗倭中的作为,以及边将翁万达的经历,可以发现,王门后学以国家为己任,勇于任事,履艰危,能自竖立,以志节振拔于一时,远非所谓“清谈误国”可涵盖。因此,弄清晚明清初“清谈误国”论的来龙去脉,可以为进一步讨论王学的历史进程及其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晚明思想在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性在于它是在社会的动荡中经历着来自内外的冲撞从而裂变。嵇文甫先生的《晚明思想史论》堪称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典范性著作。从佛学、西学、王学三个角度对《晚明思想史论》作一个简洁的梳理,即整个晚明的思想史就是一部王学的演变史,对王学及其后学的研究构成了这部书的主体。  相似文献   
85.
袁一丹 《云梦学刊》2008,29(5):10-18
梁启超努力利用日本阳明学以及中国自身的王学资源为他的"善变"即在改良与革命之间的摇摆做出合理的解释.戊戌政变后梁氏选往日本,经由吉田松阴的<幽室文稿>接触到注重实行的阳明学,为其"至诚不动未之有"的信念所吸引,用以抵抗维新失败后招致的道义压力.这一时期(1898-1906)在改良还是革命的问题上,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发生了反复的争执,为克服自己"流质易变"的性格,他重新拾起了长兴时代的功课,潜心陆王之学,援引"不欺良知"的说法,应对个人也可说是整个过渡时代的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86.
“人福普克”是中国在美国建的第一家制药公司,标志着中国制药“走出去”的第一步。它成功创造了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生产在中国国内的国际化经营模式,被业界称为“普克模式”。  相似文献   
87.
明中叶以后是阳明心学风行天下的时期,面对王学的冲击,朱学阵营不得不作出反应.一方面,程朱派学者对王门心学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反击,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另一方面,朱学各派在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论等理论问题上提出一些有别于朱熹的看法,这些理论探讨对于此后的学术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论的修正分别体现了理学从超越追求到现实关怀、从崇德向重情、从修身到经世的转向.  相似文献   
88.
“大江奔腾欲何至,天落三岛集于此”,这是已故全国著名社会学和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1984年首次踏上扬中这块土地而发出的赞叹。这个美丽的小岛,地势平坦,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宛如一座水上花园城。芦、柳、竹素称“扬中三宝”,其编织的工艺品历史悠久,畅销海内外;盛产的刀鱼、鲥鱼、河豚,即所谓的“扬中三鲜”,乃是扬中饮食文化精华之所在。  相似文献   
89.
《大学问》是王阳明研究《大学》的定型之作,其文化前提是以孔、孟等为代表的儒家心性之学。在这一前提下,王阳明具体展开了对朱子学的批判性反思。在其思想文化前提的作用下,在反思朱学过程中,王阳明确立起了自己的哲学立场、哲学逻辑及观点,即《大学问》所集中表达出来的、作为王学最高发展的“致良知”逻辑,并且王阳明通过对《大学》的逻辑解读确立了自己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90.
正本文主人公许进本有妻室,因担心妻子有一天会离他而去,所以在女同事林娟向他示好时,他既不拒绝,也不同对方发生关系,他希望把林娟的感情拴在风筝上,永远飞不走,却只能待在空中;林娟苦守这份无望的感情,心理极不平衡,也找了一位"风筝男友"。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大约半年,林娟的"风筝男友"决定为爱而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