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2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310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788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869篇
理论方法论   354篇
综合类   3365篇
社会学   381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21世纪各个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亚洲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建设性的双边伙伴关系。但是亚洲国家形成“与西方传统不同的亚洲国际关系模式”仍然任重道远。作者认为,亚洲共同的文化认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理应把亚洲国家特别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团结起来,全面实现“亚洲共同体”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的洪水神话对人类学族群认同研究的作用为例,说明民间文学作品对人类学研究的作用.指出,由于民间文学收集整理方面的原因,致使它作为人类学研究资料具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3.
现有研究对于威胁情境和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未达成共识.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具体研究情境,从威胁情境的时间和类型两个角度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以内群体认同和关注他人为中介机制,提出重大公共威胁情境下影响个体捐赠意愿的双路径形成机制和相关调节变量.本文的研究表明,对于新冠疫情这种捐赠方和受助方同时面对的公共威胁情境:1)潜在捐助者所在地的疫情严重程度对其捐赠意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群体认同和关注他人具有相反的中介作用,其掩盖了潜在捐助者所在地的疫情严重程度对其捐赠意愿的影响;本地疫情严重程度一方面会增强个体的内群体认同继而正向影响捐赠意愿,另一方面会使个体减少关注他人继而减弱其捐赠意愿.3)威胁情境影响过程中,区域文化取向调节了内群体认同的正向中介作用和关注他人的负向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相较于偏个体主义,当区域文化取向为偏集体主义时,本地疫情严重程度对于内群体认同的正向影响能够增强,对于关注他人的负向影响能够减弱.  相似文献   
44.
铸牢儿童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根基性工程。儿童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基于生理基础并超越基因遗传,在家庭养育关系和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共同作用下而建构起来的复合观念。基于对个体民族认同发展的过程、内容及与社会环境互动特征的分析,文章提出家庭是人价值观的生发之源,家庭教育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建构民族国家认同的关键力量来源。家校共育要拓宽培育的目标对象和时空范围,加强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连续性和共同性,建构协同共育的生态安全网,创造儿童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5.
游戏和关于游戏文化的研究传统深厚。数字媒体技术促进了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国外关于数字媒体时代的游戏研究已成为专门的研究门类,产生了一大批游戏学家。国外的游戏文化研究大致形成了三种研究范式,即以内容和叙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析游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以理论辨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理性勾勒现实生活游戏化的若干情况,以调查访谈的研究方法分析游戏玩家的身份认同。借鉴国外游戏学成果,植根中国网络游戏领域,中国的游戏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6.
以自我认同为研究视角,探讨自我认同提升和自我认同威胁两种情境对消费者放纵消费的作用机制,关注情绪的中介作用及他人在场的调节作用,并设计两个实验对四者关系进行检验。实验一验证了自我认同对放纵消费的主效应,自我认同提升负向影响放纵消费,自我认同威胁正向影响放纵消费。实验二为中介效应提供支持,证明了自我认同提升和威胁分别通过产生积极或消极情绪对放纵消费产生影响。同时,实验二也验证了他人在场的调节作用,与无他人在场相比,有他人在场强化了自我认同的两种情境与情绪和放纵消费之间的效应。研究结果构建了放纵消费影响因素的基本框架,丰富了对放纵消费的研究,同时,着眼于应对性消费视角,研究自我认同的两种不同情境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拓宽了自我认同的研究视野。最后,为企业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一是要重视放纵产品的情感性附加价值;二是要巧用他人在场对放纵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实证研究了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帮助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关系认同在职场孤独感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控制资源损耗负向调节了关系认同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关系,自我控制资源损耗调节了关系认同在职场孤独感和员工帮助行为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基于此,企业应重视员工的职场孤独感并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提高关系认同感,补充自我控制资源,从而降低职场孤独感对企业组织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8.
当前,城市微博超话研究往往聚焦于趣缘社群,可沟通性价值却被忽略。以重庆微博超话社区为研究对象,抽取400个微博样本,探究城市微博超话蕴含的可沟通城市的潜能和如何运用微博超话机制体现城市传播的三重维度,结果显示:基于信息网络,城市微博超话提供了城市居民寻求社会支持和交往的平台,守城人和城市观察者穿梭在其中;基于地理网络,具身实践书写空间体验,区县印象勾勒立体城市;基于意义网络,城市符号凝聚为城市共同体,城市居民有着“我是本地人”的城市认同。作为虚拟社区中的城市,城市微博超话具有极强的城市属性,体现了可沟通城市“多元融合、时空平衡、虚实互嵌、内外贯通”的内涵。  相似文献   
49.
朝鲜王朝前期,一些住居在咸吉道的女真部落,或是住居在朝鲜近境的女真人物,逐渐放弃了自身女真人的民族特征,被归化成"朝鲜人"或是"准朝鲜人"。他们作为"向化人"定居于朝鲜境内,享受着朝鲜王朝给予的安抚及优待政策,其酋长担任朝鲜官职,属民向朝鲜王朝承担赋役,并且与朝鲜人互通婚姻。因而在朝鲜君臣看来,他们已与本国人无甚差异。也恰是基于此种情形,朝鲜方面依照本国法律或专门针对向化人而制定的法规,建立起了对女真向化人的有效管治。朝鲜人与女真人两大族群毗邻而居数千年,双方交往密切,彼此互有同化,而朝鲜王朝前期的女真向化人恰是其中的一类典型人群。  相似文献   
50.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普遍采取一种拟人论的宇宙志身体观,去思考混沌的宇宙和自然,从而克服对于自然的恐惧。但现代社会的启蒙和科技理性,致使宇宙志的身体变得遥远而陌生,由此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生态认同危机。作为五官感觉之一的听觉,由于其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成为重建拟人论自然观的一个重要契机。听觉不仅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感应和同情,而且,通过声景的改造,可以重建空间气氛和现代家园感。作为一种艺术符号,现代主义抽象艺术也正是通过对音乐性的追求,试图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都无疑说明了听觉是弥合生态危机,建构生态认同,寻觅生态记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