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1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313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791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876篇
理论方法论   354篇
综合类   3391篇
社会学   381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祖国"和"国家"是不能完全等同的概念。由于文化传统的千差万别,故难以找到能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关于"祖国"的定义性描述。中华传统的"祖国"观认为,"中国"是祖国,是"长河",历朝历代只是这条"长河"中的一个个片断。"祖国"是传统文化及其载体(山川、河流以及古往今来人们的种种活动及其结果)的结合体。这些载体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而已经升华为一种信仰的"符号",对中华儿女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当前中国处在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定历史时期,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国家应当重视加强对港、澳、台民众祖国观的宣传教育,使之成为反分裂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92.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理论中有关融合主体异质性与融合趋势之间、自发性融合与建构性融合之间、小群体认同与社会大认同之间、阶段论与多维平行论之间的相关争论进行梳理,探究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把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看作是一个在"时间—空间—群体"维度下连续性的社会构建和客观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通过着眼于"人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来践行"人的融合"的发展理念,有利于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流动人口群体的社会融合过程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93.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这种文化形态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以及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传统文化惯性、文化空间挤压、现实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呈现出法律供给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不力等现实问题。因此,着力于完善边疆治理的法律体系、边疆民族特色的普法宣传、保证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普遍而深入的生成,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完整的节日仪式。但在当代,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原因,节日中的仪式变得越来越简化,有的甚至遗失。而仪式的缺失是一种精神和传统的缺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缺失。恢复并重建节日的仪式需要从完整性、创新、媒介和国家传播这几个方面进行。对仪式的重建就是对公共生活的重建。保护好仪式就是保护好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995.
商务信函是商务实践活动中的主要沟通媒介和手段。商务信函话语的修辞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商务交际目的的实现。以西方修辞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比彻尔的修辞情境、亚里士多德的劝说策略、伯克的认同理论对商务信函话语的建构进行探讨。商务信函话语建构与特定商务修辞情境相匹配,运用认同策略,并结合传统的修辞诉诸,与目标受众达成广泛认同,以提高商务信函话语修辞效果,推动商务交际双方的修辞互动过程,达到商务修辞目的。  相似文献   
996.
多元合作共治下农民合作社日益成为乡村社会中不可忽略的治理主体,不论是在政府强力推动下,抑或自主嵌入乡村社会与其他治理主体联合,均体现出组织形态变迁中新事物的内在生命力。在质性研究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合作社在农村基层治理存续进行了实践检视、合法性基础的描述以及对现实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其集经济实力、组织认同、权威基础于一体,为农村市场转型、农业分工制度建设提供组织动力,对乡村治理新模式构建、村社协作共治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以四位70后作家的五部作品《多湾》《叶落长安》《叶落大地》《朱雀》以及《耶路撒冷》为例,探讨这部分作品的"寻根"意识。区别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这些诞生于新世纪的"70后文学"通过重塑时间、生产乡土以及重述家庭史,将日常生活"赋魅",从而塑造出"新的意识形态",并最终指向"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9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关键在于要大力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认同培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作为高学历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对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巩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对于促进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国族认同"是超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更宽泛概念。它意指在一个民族国家内部,其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已寻找到共同的利益结合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认同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在诸认同类型当中,文化都起着中介与桥梁的作用。要实现国族认同,必当构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中华国族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构建中华国族共同体的文化价值观,并全面、广泛、深入、持久地推进,是实现国族认同的最有效手段。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当前构建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必然是在历史长河中对各族文化兼收并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对近代以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合理成分的吸纳与整合后形成的崭新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00.
文化情境是政治认同孕育的源泉与土壤,它直接关系政治认同的道义合法性与情感支持。文化情境的变迁与政治认同的生成样态紧密相连。纵观文化情境的动态变迁,东方君主专制时期、西方古希腊、古罗马与中世纪时期,在主体的附魅、利益的"充公化"事实生态中呈现专制型文化预制下的价值附和。当历史步入近现代,身份的多重、利益的多元、消费的至上,在东西方隐约呈现消费型文化预制下的价值分殊。伴随着公共领域的拓展与治理民主的尝试,民主型文化预制下价值共识成为变迁走向。与此相应,政治认同呈现个体遮蔽与外在强力下的混沌化认同、"唯私症"与"冷漠症"双重裹挟下的私密化认同、自在自为的理性化认同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