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8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7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72篇 |
人才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325篇 |
理论方法论 | 80篇 |
综合类 | 484篇 |
社会学 | 74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敌后抗击日寇的同时,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认真总结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和经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不仅展现了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严重问题,而且揭示了"问题"背后潜藏着的深刻文化原因."庙堂""村公所"与"老槐树"意象呈现出的是影响规训着农村政权秩序、文化秩序和农民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深层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寺院经济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政权对汉唐之际的寺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政权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对寺院认可是寺院经济产生的前提,政权、信众的赠赐施舍是寺院经济财富积累的基础,寺院所从事宗教文化活动承担着社会教化和慈善事务。寺院经济的发展壮大与世俗地主经济矛盾加剧,产生了种种限制寺院经济的措施,其极端就是"三武一宗"灭佛。至唐代中叶后,寺院、僧尼的免税特权逐渐消失,寺院经济的经营模式也向禅林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李红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74-75
本文立足于回鹘与契丹两族关系 ,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及西辽建立四方面阐述回鹘对契丹民族发展的影响 ,从而认为回鹘在契丹发展中主要是起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5.
彭传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4(2):16-21,34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是在反思批判传统儒家的正统论、道统论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王船山认为"正统"至少要包含两个原则:汉族自己统治中国而"不可使异类间之";以道得天下和治天下而不能"舍君天下之道而论一姓之兴亡"。王船山对"道统"作出了祛魅的解释,认为道统的继任者不应局限于韩愈、朱熹等大儒所例举的圣人,任何自觉践履儒家伦理道德、维护和存续中华文化的人都是道统的继任者;道统具有"孤行而无待"的相对独立性,具有超越时空的"亘天垂地而不可亡"的超越性,体现了王船山对于儒者之统历久弥新的坚定信念、存续中华文化的崇高历史责任感、挺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使命感。王船山反传统儒家正统论和道统论的思想分别对于辛亥时期的革命家和现代新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辽西夏金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法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7):187-195
本文通过对辽西夏金元各北方少数民族王朝法制的内容和特点的分析 ,认为各少数民族政权 ,通过对内地汉族传统与当时统治经验、法律制度、法律观念的学习 ,效仿 ,创建了自己的法制 ,又结合民族的特点和习惯 ,丰富了民族法制的内容 ,不仅为中华法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因质 ,而且为元朝法制的统一和民族法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城乡双层社会结构的历史演变与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振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2,(1):57-60
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经由氏族制、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由郡县制演化出来的城乡双层社会结构,不仅构筑了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基本治理模式,而且影响着当前我国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深入探讨中国城乡双层社会结构的历史成因,对解决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王兆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32-137
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是民国乡村两种有代表性的、不同以往的发展路径,也是中国乡村治理前所未有的变动。政权下乡是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进行的全面改造,以国民党政权发动的县自治运动为代表;知识下乡主要指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所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各有其局限,在实践中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处理好下乡过程中的制度与政策设计、对权力的监控以及向基础型权力的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彭波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2)
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中提到了国家与农业过密化生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国家政权是得利于过密化的。本文试图就此分析国家与农业过密化生产的关系,研究国家在何种情况下能够从过密化生产中获得利益,及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政策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古代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只代表某一个政权,而"中国"的涵义则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即使用来指称政权,也常常不指一个政权,或指同时并立的几个政权,或指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的多个政权。经过元朝和清朝的转换,到中华民国定国号为中国,"中国"与"国号"最终实现了统一。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元朝和清朝除外)都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也不是以国号为代表的某个政权的疆域,而是包含了为中国所继承的当时以国号为代表的各个政权所控制的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