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环境技术大多是以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形式存在,为了实现专利权人的商业利益,跨国公司总是利用知识产权控制环境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国际环境技术转移对知识产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环境公约对国际环境技术转移的规定具有模糊性,并且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存在矛盾。为了实现国际环境技术转移的目的,我国既需要坚持环境公约谈判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也需要对国内法进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人口计生委以文化建设为龙头,以城市、农村为阵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作用,强化计生家庭服务,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创新建立"三型·六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人口均衡型和新文化、新城市、新农村、新组织、新一代、新家庭)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模式,提升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水平,为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着能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制约着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装备制造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利用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3个发展视角出发,应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2005—2009年的发展效率进行评析,根据得到的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探索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效率的生态因素,为管理决策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随着工业文明对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障碍和瓶颈,但这也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契机和历史机遇.在外部性理论的探究视角下,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解读和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探讨,分析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在制度供给上,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制度、文化制度、资金制度、纠纷解决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法律制度架构,以保障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持续、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65.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中国面对环境危机挑战的积极应对,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当代实现方式和彰显.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自然--人--社会三者关系及其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6.
由于水域的不断污染,皖西部分农村地区原有的“鱼米之乡”已经悄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解决农村生态问题,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转变成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从传统的发展观转变为科学发展观。如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再造“鱼米之乡”的新农村,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兴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既能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又能促内需、保增长,更能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  相似文献   
67.
冷战后北极议题成为国际话语权的角斗场,建立对己有利的北极战略和制度成为权力的重要来源。北极事关欧盟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不仅较易实现,而且政治敏感度较低,是欧盟介入北极事务的最佳切入点。本文分析欧盟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的时代背景、具体解读这一战略涵义并论述其推广路径,梳理欧盟的北极开发与环保议题之间的联系,认为欧盟依靠环境议题设置来获得北极话语权的做法,对其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8.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运用oprobit和biprobit模型探讨了公众的环境关心和环境友好行为是否一致,并分析公众的个体特征与其环境关心和行为一致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公众对环境关心并不必然会促进其生活中的环境友好行为。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老年人、女性、收入及受教育程度会提高公众环境关心与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概率;②在考虑公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后,公众的收入、非农就业和受教育程度在提高公众的环境关心与环境友好行为的一致性上具有积极作用;[JP2]③总体上,公众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其环境关心和环境友好行为一致性的作用最稳健,这意味着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公众的教育水平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环境友好的核心,环境友好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热爱生命、尊重自然为内核的环境道德价值观是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笔者重点阐述环境道德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论述环境道德与环境友好的内在联系,探索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70.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求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的操作原则体现了一定的生态伦理意蕴:(1)减量化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2)再利用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持续生存原则;(3)再循环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理念。它的经济模式与生态伦理思想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