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现象,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产业集群。据国务院国情咨询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中的主体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以民营企业为核心、以"一镇一品"为特征的民营企业集群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民营企业集群现象受到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8,(14):13-13
案例背景苏、浙、沪一体化提速和环渤海经济圈崛起,促动了山东区域发展规划格局的根本性转变。2007年7月,在此前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和西部突破菏泽区域的战略基础上,山东省政府提出构建"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格局的思路。今年2月,《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正式通过,标志着山东省"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规划步入正式实施阶段。至此,山东区域发展格局重心从"东中西"全面转变为"北中南"。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区域物流国际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目前所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加快这一地区的区域物流国际合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这一地区临近日韩东北亚经济圈,距离东北和华北也十分近,因此具有十分优越的物流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首先,具有地理资源优势,其次,具有交通优势,第三政策扶持优势,第四,辐射优势。但是,这一地区的物流发展却存在一些障碍,一个是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的结构性障碍,另一个是区域内经济合作开展不充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加强海港和空港物流合作,发展大型国际物流企业集团,加强基础性物流合作,加强发展区域物流措施的交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区域概念——"环渤海经济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期出版《环渤海蓝皮书》,就此展开讨论。在"环渤海经济圈"这个迄今为止面积最大、占全国经济总量近30%的经济区域里,包含着诸多推动中  相似文献   
15.
沈艳兵 《城市》2008,(2):18-21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志。随着国家把规划和建设滨海新区作为全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天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天津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天津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在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大背景下.天津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圈约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而我国仅占30%左右。经济圈在我国方兴未艾,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已显示出勃勃生机。环渤海经济圈至今未形成统一的发展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水平低,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要振兴环渤海经济圈,发挥与其地位相称的作用,就应该在市场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重点发挥首都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地区三大支点的作用,推进渤海南北两翼,形成点轴发展格局,并根据区域优势,确定合理发展模式,带动整个区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看点     
《决策与信息》2009,(5):78-79
全国参加基本医保人数已达11.3亿人;香港深圳上海居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榜前三;国家大剧院首年度实现收支平衡;环渤海“16+1”城市联手推旅游;中国第一高楼主楼桩基全面施工;长江流域7月将现本世纪最壮观日全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大战略意义的高度,分析了京津冀快速增长和跨越发展的现实、由此带来的新的问题以及区域合作和发展模式的转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协调是环渤海地区进行经济合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环渤海地区在立法、执法、司法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构成该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障碍。地区封锁合法化问题的存在、行政区划的现实、环渤海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对独立地位和利益都是这一地区法制协调的影响因素。建立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机制,应设立权威性的立法协调机构,通过立法协调会议的形式实现立法方面的协调;推行行政机关间的行政合同,实现执法方面的协调;由各高级人民法院共同制定跨行政区域案件的法律选择规范,实现司法方面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各种经济资源整合势在必行,内蒙古自治区是环渤海经济圈内最大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经济自治权。同时,内蒙古又是资源大区和边境贸易大区,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这些优越条件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可以有力促进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从而使内蒙古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和“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