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现代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产业网络化、产业集聚化、产业融合化等趋势,使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选择了产业结构差异、区域市场一体化、地理可达性三个指标以反映产业联动内部动力因素,政府制度因素、地理空间因素对产业联动网络的影响,从而对产业联动发展水平进行客观的判断。利用产业联动网络的测度模型对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判断,认为目前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正在形成,但水平还比较低。基于Malmquist指数,对1997-2008年期间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联动有效的促进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2.
蔡中为 《城市》2011,(12):31-36
一、沈阳经济区概况沈阳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沈阳经济区的规划看,沈阳经济区城市群的城市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及铁岭8个城市。这8个城市的面积是7.54万平方公里,2010年GDP是1.17万亿元,人口为2359万人。沈阳经济区规划内的城市地理范围和人口总量都占辽宁的一半多一点,但GDP占辽宁全省GDP的约2/3,可以看出沈阳经济区的8个城市在辽宁省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3.
当今世界,已经由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共同汇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再加上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不断渗透,致使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受挫,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当然,中国环渤海地区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充分估计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不利影响,并且要对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影响加以评估的前提下,认定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综合优势支持,注重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做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抵御世界经济危机的战略对策创意,以求有效化解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提升环渤海经济圈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34.
环渤海区域是21世纪中国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逐见端倪,港口群物流合作优势明显,但仍然存在较典型的竞争博弈和区域整合问题。要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关键在于创新合作机制,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融合,联盟发展,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35.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三大经济区之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体系发达.由于该经济圈缺少高关联度的一体化区域物流平台和区域物流中心,给资源的调度、生产要素的流通等造成了障碍,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物流体系基本确立了上海的龙头地位.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则离不开香港地区的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因为拥有北京和天津两座特大型城市,再加上青岛、大连两座大型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就使得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物流中心地位的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36.
环渤海区域作为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目前正进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该区域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形势,为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策略主张,旨在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环渤海地区经济整合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金明 《城市》2009,(1):3-6
在经济发展中.由特大城市或城市群所构成的区域的经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区域间的竞争正逐步取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成为竞争的主体。相对国际水平而言.我国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总体实力还不够强,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据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上海和北京这三大城市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分别为1.8%、4.6%和2.5%.  相似文献   
38.
焕力 《城市》2009,(10):15-19
一、川南城市群的崛起是构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环节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展开以及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形成.构建成渝经济区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命题。2009年7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成都召开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抓紧制定成渝经济区规划文本.专题研究区域政策和一体化机制.2009年底前形成正式规划报告报请国务院审批.为西部大开发10周年献礼。由此.成渝经济区的构建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39.
环渤海区域船舶压载水排放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减轻这一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对船舶压载水排放进行港口国监控。目前,我国现有船舶压载水港口国法律监管存在着立法不完善、执法模式过于分散、各省市监管合作程度较低等问题。要着手完善船舶压载水排放的相关立法,处理好海事机关与其他相关执法部门的协调,加强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的合作,努力保护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0.
环渤海区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渤海旅游区的西向旅游流(成渝、云贵、泛西安)流量、标准差变异系数、转移态、转移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总结出环渤海入境旅游客流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发现:由环渤海旅游区入境的客流向西部三大典型区转移客流累计量最大的为泛西安,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总体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由环渤海扩散的入境游客比较偏爱以泛西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类旅游产品,具有趋同性的特点;环渤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转移态存在明显差异,泛西安旅游区对环渤海旅游区依赖程度最大,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