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态势(SWOT)分析法对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目的在于使环渤海各地的政府和企业抓住当前的机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提高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2.
结合当前我国区域会展产业现行管理体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揭示管理体制创新是解决区域会展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提出政府必须以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协调机制以及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推动我国会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环渤海区域为例,对环渤海区域会展产业进行"整体性"和"层次性"定位,构建出以双核结构双驱动模式为动力体系、会展城市联盟为协作机制、区域性行业协会为联系纽带的环渤海区域会展业管理体制模式,为我国区域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3.
在对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从国际合作功能、产业互补功能、腹地延伸功能、生态环境优化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该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可选择互补型战略合作联盟的形式,具体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展开:建立科技教育及劳务领域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合作和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建立以优化港口资源、实现共赢发展为目的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各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区域金融合作联盟,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4.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在21世纪,烟台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应该采取与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战略,以区域经济的视角,在科学的城市定位基础上,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最终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5.
我国三大经济带企业R&D投资环境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决定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区域的研发投资环境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以关联度和AHP法为基础,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带主要省市的研发投资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显示,三大经济带虽然各具优势,但受产业结构、知识存量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珠三角地区的总体研发投资环境最弱,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56.
雷鸣  卢卫 《城市》2010,(3):26-30
2008年-2009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中国政府紧急出台的一揽子经济振兴方案,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均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环渤海地区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国内经济增长“第三极”,自然也不例外。天津滨海新区处于“第三极”的增长极核部位,需要针对后危机阶段环渤海地区的新变化,理清发展思路,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7.
这是传说中的精卫填海之地,这是洋务派领袖实业强国的梦工厂。毛泽东青年时期就曾在这里眺望大海;周恩来把部分骨灰洒向这里;邓小平在这里度过82岁生日并题写“开发区大有希望”;江泽民多次视察这里的工厂农村;胡锦涛在这里向全国发出抗击非典总攻令。温家宝总理率国家十五部委要员考察这里时强调,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环渤海区域及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走好这步棋,不仅对天津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都具有重大意义。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天津滨海新区已历史地肩负起中国发展“第三增长极”引擎的战略使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8.
张晗 《社会科学论坛》2008,(4):207-208,F0003
环渤海区域作为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目前正进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该区域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形势,为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策略主张。旨在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9.
《领导决策信息》2011,(3):24-25
据监测,自2010年1月到12月间,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20个省(市)的书记、省(市)长到其他地区考察共93次。其中,北京市领导外出考察8次,是次数最多的地区,其次是广东、山西和青海三地,领导外出考察7次;从月份上看,4月份考察最多,共25次;从被考察地区上看,新疆由于国家援建政策的缘故,被考察19次位列第一,其次是上海、四川、天津等地,因世博会、援建、环渤海新经济增长点等缘由分、别接待外省级考察12次、9次和8次,位列二三、四位。  相似文献   
60.
常瑞祥  安树伟 《城市》2015,(3):14-2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和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而交界地带的协同发展则是重中之重,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以首都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津廊金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合作补偿区的发展为例,探讨河北与京津交界地区如何通过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