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96篇
  免费   1872篇
  国内免费   452篇
管理学   4114篇
劳动科学   252篇
民族学   928篇
人才学   925篇
人口学   258篇
丛书文集   20723篇
理论方法论   3940篇
综合类   35236篇
社会学   4167篇
统计学   677篇
  2024年   283篇
  2023年   1177篇
  2022年   1117篇
  2021年   1248篇
  2020年   1140篇
  2019年   1145篇
  2018年   584篇
  2017年   962篇
  2016年   1116篇
  2015年   2016篇
  2014年   3951篇
  2013年   3354篇
  2012年   3995篇
  2011年   5033篇
  2010年   4945篇
  2009年   5030篇
  2008年   6253篇
  2007年   4938篇
  2006年   4399篇
  2005年   3933篇
  2004年   3387篇
  2003年   2788篇
  2002年   2398篇
  2001年   2101篇
  2000年   1405篇
  1999年   827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344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总是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下,既不能解释真实世界变化,也无力为乏力的世界经济开出药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却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不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践的成功已经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严谨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是系统化总结中国发展经验的内在理论诉求。基于此,本文在厘清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要突出国家主体性、阐释好中国道路、服务于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42.
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是"未来—理想性"导向、"人民—总体性"导向、"艺术—综合性"导向的结合,其主流价值观意在凸显超越实然的应然层面,避免无政府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和各种层面的虚无主义,这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区分"主流"与"支流"、"末流"及"不入流",建构主体性与文化自信,进而达到"规范性共识"与"多元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3.
自媒体语境下,公众的批判性、非理性以及话语失控等新的公共话语范式,给政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及有效的舆情引导带来诸多噪音干扰。作为政府信息最外显、最关键的传播载体,政府话语所体现的噪音干扰主要表现为信息显性的话语符号冗余与隐性的传播意义阻塞。因此,各级政府要增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效果,一方面,要树立话语责任,提升官民良性沟通关系认知,有意识控制政府话语的冗余传递,避免突发情境下政府信息传播的误读损耗;另一方面,要善于构建官民话语共通的意义空间,不断扩大官民信息交流的话语公约数,重视政府信息传播中的"共情",进而提升政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话语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4.
45.
46.
"浑言则同,析言则异"要根据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加以分析。有一个限定性义素不相同,可以是近义词,也可能是同义词。同义词形成的一个原因是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词义相同的词进入到同一个语言系统中。反义词如果只是词义相反,而在语言运用中不作反义使用,就不是严格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47.
伍尔夫所生活着的年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致力于批判现行的思想和维多利亚时代前辈的传统。例如女人的权力,还有家的布置设计的一些问题。从一开始家庭就是一个特别的焦点,重新装饰家庭内部,创造一个宽松有生机的空间,来激励创新和自由的思想。质疑夫妻双方的领导权,作为社会组成的单元。  相似文献   
48.
49.
有君与无君乃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哲学论辩。郭象持有君的论点,且认为君主当无为。现代学者萧公权指出郭象这种观点存在矛盾,因为君主既然无为,那么政治的运行是否必然需要君主?本文认为,郭象的君主观念可以通过其自然哲学得到圆融的解释。郭象一方面认为君主须通过无为来使万物各自完足其自然之性;同时又强调君主的有为,即:君主自身需贤能、具备良好的鉴别力,识别人才,使社会更好地运行。关注到君主有为的层面,方能更全面地理解郭象的有君论。  相似文献   
50.
在哲学史研究中,对哲学家之哲学的解读与其私人生活的考察之间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关联,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却又不易回答的问题。而且,正像对“哲学”这一概念的本质主义理解是不可能的一样,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一个本质主义的解答。不过,借助两种哲学类型的区分以及哲学史研究过程的三阶段划分,我们能够相对具体而又深入地来分析和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