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3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8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43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379篇
社会学   534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991.
左翼与新月 ,为 2 0世纪 30年代的两大重要文学流派 ,一为激进主义的代表 ,一为自由主义的代表 ,在一般研究者眼里颇有水火不容之势。大凡研究左翼的人 ,往往对新月派的作家作品不屑一顾 ,抱有偏见 ;而偏爱新月派作家者 ,又往往以左翼文学缺乏创作实绩为由来否定其研究价值。《砖瓦的碎影 :中国现代文学论》是黄昌勇继《王实味传》后出版的又一部学术力作 ,其吸引人处正在于能够不囿于成见 ,兼容左翼文学和新月派两方面的研究 ,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学思潮交相辉映 ,在文本中形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学阐释空间。左翼文学的研究是作者一贯的学术…  相似文献   
992.
康长福 《东方论坛》2003,(1):126-127
显而易见,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相对于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等研究分支来讲,文学批评的研究薄弱而滞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真正起步,至今问世的系统专著也不过几十余部.因而,以深邃的眼光回眸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梳理其流变轨迹,探寻其内在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促进文学批评史学科建设,为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奠基,已成为学界的共同期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这份期待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周海波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的应对问世,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期望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993.
与春有约     
《领导文萃》2006,(1):1-1
迟到的冬天猝然降临。大雪不是款款的,悄悄的,而是劈头盖脑轰轰烈烈地直扑下来,仿佛是羞涩了一个季节的歌声,忽然打开翅膀飞翔回家。整个世界一下子就丰满了起来。不再含羞,不再矜持,满山满谷的洁白赤裸裸地宣示了冬的尊严与大度。或者放纵,或者傲慢,总之超乎我们的日常经验。久违了的纯洁再度擦亮我们的双眸,以一种最柔软的方式湿润我们坚硬的创伤。大雪无痕,大美无痕,大爱无痕。坦露着的,是对我们熟视无睹的提示;隐匿着的,则是对不该忽略的收藏。诗人是敏感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显然,诗人钟情于冬的容颜,私底下却依然不忘春的消息。…  相似文献   
994.
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断裂,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下,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审慎地对这一现象作理性的分析和探究,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我们理性地发展先进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鉴于此,在当前要弘扬优秀传统,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大张旗鼓搞好文化开放,构建文化的多元格局,同时避免过度放开,应规范市场,扼制功利化,呼唤人文精神,处理好文化的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并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95.
“转换生成”、“边缘书写”与“文化隐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时段内(1923-1949)最为突出,而又具普遍代表性的美学现象。离岛写作、边缘题材、边缘文体等构成了多种边缘书写样态;语言的转换、身份的转换、文学内部与文学外围文化及外围书写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转化等形成了不同的转换模型。这些“边缘”与“转换”现象是处于不断地流动缠绕、纠葛共生之中的。而通过隐喻机制来持守、传达的中华文化则是台湾现代文学始终不变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96.
随着 90年代以来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国内近 2 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所造成的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 ,人们普遍感觉到 ,现代文学研究在 80年代形成的许多基本的理论预设和分析思路难以再继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今天 ,现代文学研究如何继续保持学科的“当代性” ?如何拓展研究的范围和丰富自己的分析方法 ?如何在发展学术规范的同时保持艺术敏感和思想锋芒 ?如何理解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关系 ?如何将历史研究和当下的文学批评结合起来 ?……在这一系列问题上 ,学术界正在产生许多新的理解、新的分歧和新的共识。本刊在上海大学 2 0 0 1年 1 1月举办的“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组织的这一组笔谈 ,正部分地触及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7.
现代文学研究转型的表现是 :研究视野的拓展 ;批评标准的多元化 ;研究方法的丰富多样。高校《现代文学史》教学滞后的状况亟待改变。《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应采用与现代文学研究转型相契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施蛰存写心理分析小说,并不想以现代主义来对抗或取代现实主义.他没有盲目地照搬西方现代主义那一套,而是把意识流、潜意识流、象征主义等非现实主义的因素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相互交融的复合形态,渗透到作品的艺术结构之中.施蛰存写小说,取法中外,融合古今,富有一种可贵的开放意识.他敢于标新立异,别开蹊径,是我国较早的将弗洛伊德学说引进文学作品,作了大胆的尝试.他的心理分析小说,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渗透的典型,是中国小说艺术的出路.  相似文献   
999.
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社会,在多重历史性的磨砺、催生中发生的,始终包含在国家文学大逻辑中。现代文学只有纳入国家文学整体中,其文学特性、历史特性、文学史价值才会得到显现和合理评价。现代文学纳入文学通史,会带来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双向互动和话语激活,在全球化语境中有望整理出新的中国文学话语资源,对中国文学现代化和文学学术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应该遵循当代性和现实优选原则,充分尊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五四平民文学观念引导下的乡土小说的崛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创作现象。它在时代洪流中的发展与分化,形成了人道主义的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农民翻身文学两种走向。这两种社会思潮性质的创作使农村社会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推动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