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601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114篇
理论方法论   453篇
综合类   4878篇
社会学   505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865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1 毫秒
29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中"抽象的个人"思想的基础上,对"现实的个人"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个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以及处于历史发展中的个人。当前对"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研究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2.
随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推进,保护问题已经成为该民族地区旅游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对西南民族旅游保护的现实生境进行归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症结原因的深度分析,提出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以及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3.
从世界范围来讲,多民族共处是一种普遍而广泛的现象,所以谋求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奋斗目标,当然对民族关系本质的充分认识应当是讨论其奋斗目标的逻辑起点.文章认为民族关系的本质就是民族共同体的利益需求,从这个实质出发,谋求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途径就是发展,即寻求民族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族际间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的并举与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应将"政治化"与"文化化"的两种政策导向多样化地运用在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294.
尽管社会工作已于2004年进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标准目录,成为一个正式的职业门类;尽管社会工作者享有“和谐社会的工程师”之美誉,但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工作仍是一个社会知晓度较低、社会认知度较差的事物.笔者以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工作者”等一系列直译为汉语的职业称谓以及有关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职位描述既无法准确表达其内涵、描述其角色,也难以反映其职业地位,更不符合人际交往中的“悦人原则”.  相似文献   
295.
《老年人》2014,(8)
正不久前,我和老伴等参加区里组织的老年门球比赛。因突然天下大雨,组织方临时将比赛改在某机关室内门球场。比赛结束,时至中午,加之大雨未停,我们决定到就近的机关食堂用餐。见就餐的人较多,我们准备好零钱排着队,终于轮到我们了,服务员却说:"没有餐卡不行。"一位好心的  相似文献   
296.
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也是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学文化构成了大学产生、发展的基础。对大学文化的理解使对大学文化的认识更具有本体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文化建设日渐重要。正确理解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和作用,是在实践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7.
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中国化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进路和逻辑.其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中国确立和建构,注重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邓小平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发展与转型,注重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与社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突出人民利益性;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建立人本法律观.其理论进路为:在坚持中发展和创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由注重法的阶级性转向注重法的社会性;法的终极追求回归人性又超越人性.其理论逻辑为:逻辑起点和终点是人;逻辑展开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利益;逻辑结构包括根源本质、功能本质和目的本质.  相似文献   
298.
人是存在的而不是理性,更不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人是理性主义的思考方式的产物,在哲学史上的存在主义论述实质都是在描述人的存在本质。人的存在在现实科学中也能找到其时间性、偶然性、有限性的存在证据。  相似文献   
299.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根本问题。迄今为止,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有诸多不同观点,其中阶级性是所有主流观点的核心。在紧扣阶级性分析本质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不仅要体现其阶级性的一面,也要体现其社会性的一面。在具体如何认识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更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上,存在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之争。  相似文献   
30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应以创新思想为指导,遵循历史整合性、现实整合性和实践整合性的"三性"整合路径。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