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601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114篇
理论方法论   453篇
综合类   4878篇
社会学   505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865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1.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刑事司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特殊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惩治犯罪的力量,但从国家应对犯罪的手段以及期待达到的目的看,都还是比较单一的。因此,在我国倡导恢复性司法,从犯罪发生和产生危害的自身规律着手,强调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形成超越性的刑事司法体制,有利于彰显我们和谐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312.
现实基础与因应之策:中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之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具有诸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宪法正当程序理念缺失、社会结构不尽合理等现实挑战。为了夯实我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的基础,必须以宪法的有效实施为契机、确立宪法正当程序理念,落实现有行政程序制度,培养全社会的程序法观念;加强实地调研,实现行政程序法理论研究的本土化;保障公民结社自由,努力壮大市民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313.
无法深化的自我与现实——近期小说的审美意识流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的文学创作在追赶现实生活的潮流时 ,日益成为时尚文化或消费文化的一部分 ;个人化的写作 ,也趋向于与当代消费社会达成和解。那些热门的文学作品对现实的表现流于表面化 ,难以真正切入现实社会的深度 ,把握这个时代最内在的生活矛盾和精神危机。尽管也有一些青年作家试图揭示现实的矛盾 ,但他们也明显受到当代消费文化提示的审美趣味的影响。文学被多重力量所分解 ,因而对现实的表现和对自我的反思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力度。但不管怎么说 ,当代中国不同代的作家、不同经验背景的作家 ,都有很不相同的思想立场和美学趣味 ,也可以说一个多元化的文学表达空间正趋于形成  相似文献   
314.
创作心理距离与沈从文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心理距离"极大地影响着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不同情势下的创作的思想情感内容及其相应的艺术表达方式。本文从此角度入手,将沈从文小说早期与后期、都市题材与湘西题材之作在纵比和横比中进行心理探索和审视。  相似文献   
315.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个人存在和本质的论述,本文认为:个人的完整存在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物性存在、感性存在和理性存在,现实的个人是这三重存在的有机统一体;个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共同体中由个人的实践所形成的和正在形成的物性、感性和理性这三重存在之间内在的、稳定的和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316.
经验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科学以及由其产生的现代技术为当今世界所特别关注.因此有人以为科技是当代世界的绝对主宰,把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视为过时或根本无意义.笔者不赞同此观点,本文通过对"形而上学"本质的历史考察,进而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17.
"纯文学"源出十九世纪西方的"纯诗"、"纯艺术"等唯美主义思潮.中国古代文、史、哲统称为"文";"五四"时期提出"纯文学",旨在与"史"、"哲"分家以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新时期再度提出"纯文学",旨在与"政治化"分家以摆脱文学的"政治工具化"处境.它在中国两度兴起,都有积极意义.但不能因此抹煞其特定时代、特定思潮中的这种属于特殊美学范畴的特性.而文学则是具科学性与普遍性的美学范畴."纯文学"远较文学的内涵要狭窄得多.因为它并不具备科学性与普遍性的美学范畴品格.把它当作具普遍性与科学性的美学范畴并取代了文学,使文学"纯"到脱离现实时代与人民生活的地步,必然会因取消文学的"人学"本质而导致文学自身的生存危机.文章指出"纯文学"的生存危机源于这个"纯"字.并列举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实论证了过"纯"的危害性.据此呼吁"文学就是文学";必须抛弃这"纯",回归"文学是人学"这一本质自身.作为"人学"的文学,只要真正关注时代,关心政治,关怀人民及其命运,必然会得到人民热爱与支持,永葆艺术的青春.不会产生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318.
谭汝为,原籍广东新会,1945年生于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部汉语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天津市修辞语用学会会长等学术职务。出版主要学术著述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普及性文章数百篇。谭汝为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为:汉语修辞学、词汇语义学、民俗语言与地域文化、语文现代化。  相似文献   
319.
以礼学为主干的郑玄经学常常在学术史研究中被认为是“ 纯学术”,可是经学自确立地位以来,就是一种政治统治学说,这是不容否认的。产生于一 个特殊时代的郑学,为什么就只是“纯学术”?这问题在近年的经学史研究中已经有人提出 疑义,但还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从郑玄礼学的历史依据、现实针对性和以《周礼》为核心 的政治意义等几个方面探讨郑学的所谓“非学术”意义,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20.
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为基本方法,从宗教这种反映形式与引发此种反映的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来规定宗教的本质。宗教是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存在的幻想的反映,只要宗教引起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内部的不合理性继续存在,宗教反映本身就存在,宗教的本质就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