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4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465篇
理论方法论   105篇
综合类   1168篇
社会学   424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眼前的时光     
林清玄 《领导文萃》2009,(17):44-44
有一位教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  相似文献   
992.
三更煮粥     
有一个新媳妇,每天三更起床,为婆婆煮粥。婆婆要吃高梁粥,又不许急火煮,怕费柴。文火慢熬整整三个时辰后,才能把硬若石粒一样的高粱米煮成一碗松软的粥糜。盛在碗中,放至七八分的热度,端进婆婆的房中,而婆婆,只是浅尝一口。  相似文献   
993.
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收益的两个基本理论,本文通过回顾收益计量理论运用的历程,阐述资产负债表观回归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论述资产负债表观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具体体现,以期更好的理解新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994.
从新兴研究领域--死亡学视角出发,历史与现实结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佛教死亡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指出佛教是中国思想中死亡理论最丰富的学说,为世界现有各大哲学流派和宗教派别中惟一能与现代死亡学全方位接轨的理论体系;佛教死亡观是对儒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死亡观的承接和拓展;佛教死亡观由知识体系和超越体系两部分构成;佛教死亡观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5.
清晨     
是谁在大清早洒下浓浓的晨雾,把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下子变得白茫茫的一片。清晨的世界像笼罩着一层美丽的婚纱,歌颂着一天的开始。  相似文献   
996.
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把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现转变为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价值观;把传统的知识质量现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现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997.
陶行知的早期道德教育思想,多针对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而发。其思想内容表现为“立真去伪”、“取善去恶”、“自爱爱人”和“自治利群”。为使这一思想得以实现,学校得有相当的纪律以导引,相当的制度以规范;而在德育过程中,还应强调师生接近,注重“以人教人”;最后靠学生自身的修养功夫。  相似文献   
998.
陈洪娟 《社区》2008,(3):50-50
那天晚上我在医院值班。去盥洗室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埋着头翻着垃圾桶。女孩长得很瘦弱,穿着的衣服虽然已洗得掉色,但是很干净,头发有些发黄,很随便地用根橡皮筋扎了个马尾辫,模样长得挺端正,只是脸上显得有些疲倦。  相似文献   
999.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是养老保险筹资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在本质上是部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代际转移,在支付规模小、人口负担较轻的情况下这种养老制度具有可行性,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此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各国养老金制度纷纷向基金积累制过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现收现付制与统账结合制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统账结合制会使储蓄减少25%,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成本的消化会对城镇居民储蓄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