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36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482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4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现当代文学必须说真话,但并非一切真话都是文学。文学作品必须是有创造性的,但并非一切创造都是文学创造。本文简单介绍了现当代文学的现实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2.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好的和不好的反面。“现代性”反抗传统又质疑着自身,“现代性”是一个历来被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讨论的话题。本文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给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便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3.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一个重要前设就在于:内感知相对于外感知所具有的明见性,或者也可以说,我思相对于所思所具有的确然性。由此而导出的结论是我在相对于其他存在的自明性。这个开近代哲学之先河的立论虽然在近代哲学史上不断受到争议,但真正的挑战在本世纪之前还从未出现过。只是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我们才可以发现这个立论之所以不能成立的原因:无论是内感知还是外感知,它们都具有“共现”的成分。因此,自我与他人、事物一样,都是意识活动“构造”的结果,在认识论上并不具有优先的地位。这里的研究将析出并再构胡塞尔在这个问题上的现象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这些感和类型所共有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84.
作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俄苏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遭到了冷遇,不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业已终结,而且也不再引起中国读者的广泛兴趣。这种现象的产生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是丢失了一块宝贵的精神资源。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以往对俄苏文学的理解与接受存在着缺失与误读,在过度崇拜与赞誉中接受了被我们自己变形了的俄苏文学,从而造成了对俄苏文学的误读与曲解。还原俄苏文学的本来面目,重现其真正的艺术价值,是让俄苏文学重新回归中国读者视野的前提。  相似文献   
85.
基于近年来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热和“地方性路径”研究的启示,搜集与整理现当代文学地方性史料以互相叠加的方式形成了新的研究视域。“搜集与整理”为现当代文学地方性史料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地方性史料”的介入以具体、生动的方式凸显了搜集与整理在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和史料学建构中的重要性。搜集与整理现当代文学地方性史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性显著的工作,可以依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结合对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原则,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相互促进、共时展开。在此基础上,探究搜集与整理现当代文学地方性史料的意义和价值也将得到提升与总结。  相似文献   
86.
五四新文学运动,接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之一,即结束了印象或感悟式的批评方法,而以西方关于思潮和流派的眼光,观察与透视古典与现代诗歌发展现象.思潮流派的分析性思维,进入诗歌和整个文学研究界域,结果是:新诗纷繁复杂的现象,得以梳理廓清.人们的接受视野,开辟出新的天地.作为对象的诗人群体和脉系里,一些艺术因素被突现的同时,另外一些艺术因素被淡漠或隐蔽了.不同民族差异很大的诗歌现象,在相似与对应的呼唤中,传达方法与思维运行的深层联系的寻找,使得这种理论借鉴和移植,显示出现代性的品格与新鲜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7.
中国新诗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命运之曲折坎坷在所有新文学样式中大概可算最为突出.她从开始时的态度最决绝、变化最彻底但成绩并不理想的初期阶段,发展到后来,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汇集和重演了西方诗歌几百年的演变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至90年代,诗歌似乎又失去了曾有的辉煌和风采,成为了在文学的诸样式中,环境最为困难的一个,诗的地位日见窄狭和窘迫[11].  相似文献   
88.
那种认为中国的土壤无法生长出现代主义文学,即便生长了也只能走向伪现代主义的观点,是悖离历史主义批评原则的估衡误差,是文学观念错位铸成的意识迷津.无论怎么说,中国新文学尤其诗歌中存在一股不小的现代主义潮流,是难以否认的客观态势.在70余年的历史跋涉中,它以不绝如缕的顽韧姿态左冲右突,留下了一条清晰的运动轨迹--20年代的象征诗派、30年代的现代诗派、40年代的九叶诗派、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诗、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胧诗派、80年代中期后的后朦胧诗派,构成了现代诗潮中意义特殊的一脉.  相似文献   
89.
张新 《学习与探索》2001,(2):112-114
不言而喻,现代都市是伴随现代文明一起发展的.由于中国曾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并且这种社会形态培养了与其相适应的文学情趣,所以鲁迅说:我们有馆阁诗人,山林诗人,花月诗人……;没有都会诗人.当新文学运动勃兴之时,虽然中国社会已经转型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并且真正具有现代都市形态特征的城市也已经出现:但是,现代城市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弱势,而且大部分新诗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这一事实,使他们在观念、视角、知识、经验和文学情趣等方面,都没有做好接受都市文化的足够准备.这就形成了如文学评论家李长之所说的那种情状:现代文学大部分是写实的,写实中又大半是写农村的,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已开其端.  相似文献   
90.
回眸近百年来的新诗,如果让我以十分计的话,大概可以以六分成就,四分遗憾回答.自然,不同的评判者,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着眼点,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完全求同,实无可能,也无必要.还应看到,在新世纪之初考察刚刚过去的上一世纪的事,准确性往往因时间距离太近而受影响.莎士比亚、杜甫都是在他们逝世多年后才获得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