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2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906篇
理论方法论   238篇
综合类   1466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我国,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部门法,其《宪法》依据可能只是《宪法》的一、二个条文,《宪法》的任一条文并不是针对任何的部门法都无条件地适用。《草案》的《宪法》依据主要是《宪法》第15条关于市场经济的规定,此外还有第13条关于收入储蓄等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宪法》第12条主要是《刑法》上惩治侵犯(公共)财产罪的《宪法》依据。《草案》对不同性质所有权以平等保护为原则,但也有例外,这符合《宪法》关于实行市场经济的规定。《宪法》第12条和15条之间不存在抵牾。《草案》和《刑法》各有其性质和方法,亦各有其《宪法》依据,二者可以同时合宪。《草案》细化和完善了《宪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符合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草案》不违宪。  相似文献   
12.
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绿党是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其哲学观是把生态环境利益上升为人类最高利益,并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家社会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它的出现带来的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性的挑战,对宪法基本原则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其生态权利之上的价值观对宪法基本原则的挑战表现为人民主权原则的动摇、基本人权原则的错位、权力制约原则的变异和法治原则的化。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宪法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主权、民主、人权等宪法理论受到质疑。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必须进一步更新宪法观念 ,完善宪法规定 ,以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通过发挥宪法最高法的指导作用 ,以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促进整体性的国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10余年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人民法院以宪法为依据,处理具体案件的现象,从历史的教训、现实的要求和长远的目标看,宪法的司法适用是维持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发展,推动依法治国的良好路径,但相对于世界宪政实践和我国当前宪制而言,我国宪法司法或豪迈地超越了世界各国的宪政经验,或大胆地偏离了我国宪制的原则和规范基础,在启动机制,受案范围,适用方式,适用效力诸方面,表现出了的前卫意识,这潜藏着断送宪法司法前景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再读沉默权     
近几年来,沉默权制度在我国讨论热烈。然而,我国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笔者试图从宪法和法治理念等视角来分析和阐述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客观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国判例制度下的宪法解释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宪法理论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相互冲突的方法论:客观主义和现实主义。客观主义主张遵循制宪者原意,对宪法文件进行逻辑推理和严格解释。现实主义则认为宪法解释应超越于文本本身,并从解释者所处的社会语境中寻找宪法的意义。而原则宪法论意在对两者进行调和,试图建构一种既能防止法官可能的恣意又能体现司法的能动性的最佳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18.
宪法上“人的尊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障机制,完善的机制应当在遵循有限政府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 [2 0 0 1 ]法释 2 5号批复 ,被认为是“冒名上学事件引发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文章就此对宪法司法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认为其应包含两个方面因素 ,即外在形式与内在意义。对于在我国可由普通法院实现宪法司法化的观点提出了法理上的三点质疑 :一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不能认为是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案 ;二是我国由普通法院实现宪法司法化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三是在技术操作上也存在难以克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修宪实际程序所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对修宪的详细法律规定,执政党实际领导和参与修宪过于直接,人大修宪的实际程序未能充分体现出其特殊地位等.因此,在宪法中应当设专章或专条予以详细规定,改进执政党对修宪的实际领导和参与方式,实行民主化、法治化、间接化的领导和参与方式,以及完善人大修宪的实际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