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21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588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31.
方向红 《中国学术》2000,(3):304-308
胡塞尔现象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汉语学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但随着胡塞尔现象学文献的大量翻译和出版,现象学概念的中文译名问题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而胡塞尔的严格描述性理想偏偏又使他或挪用或生造了数目繁多的名词术语,这就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32.
台湾地区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但两地间的文化仍有一定的差异性,赴台求学的陆生研究生都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诠释现象学的方法,揭示了陆生研究生在台文化适应过程中普遍面临制度、自我心理、社会环境等三个层面的障碍,总体呈现深度区隔的状态。即便如此,他们并非西方文献中所言的"弱势群体",西方文化适应理论在解释陆生研究生在台的文化适应中存在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3.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乃有生命,江川湖海是水之大者。作为圣人兼智者的孔子,对水情有独钟。智者乐水,他在静水流深中看见智慧;吾与点也,他在暮春沂水中发现诗意;逝者如斯,盈科后进,他在逝水中发现时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以文化为寄托的生命在黄河边万念俱寂,他发现这是死亡之水;美哉水洋洋乎,吾不济之命也夫,此命运所不容己者,此是命运之水;乘桴浮于海,大海是向他允诺的敞开之域,然而,他只是一笑了之。"临流兴怀"是孔子涌现自我真实生命的方式之一,一个至情至性的孔子在江川湖海中现身,他即凡而圣,即圣而凡。  相似文献   
34.
作为一个诗学范畴,"象"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核心范畴,也是基干范畴.由于古代朝鲜与中国在历史、文化上的亲缘性关联,朝鲜诗家在诗学批评中,对源自于中国传统的诸多诗学范畴甚至不加任何诠释地加以使用.从表面上看,朝鲜古代诗学范畴在内涵等方面与中国传统几无二致,甚至成为了朝鲜半岛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我们可以把朝鲜半岛诗学与中国传统的关系理解为,朝鲜古代诗家对中国诗学的现象学阐释,特别是对于具体诗学范畴而言.朝鲜古代诗学中"象"的范畴,就是朝鲜古代诗家对中国诗学进行现象学阐释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35.
36.
终其一生,海德格尔都是行走在通往形而上学本质的存在之"思"路中,对他来说,这一思之路乃是通往存在的现象学之路:通过现象学还原,返回到存在的源初含义未曾被遮蔽的古希腊思想的开端;通过现象学解构,重新阐释由柏拉图发端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史,以获得关于存在问题的源始经验;通过现象学建构,在新的地基上寻求一种解说存在意义的新境域,从而为我们开启一条通达形而上学本质的"林中路"。  相似文献   
37.
在梅洛-庞蒂的早期思想中,对身体问题的关注构成了其现象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身体是处于现象场之中的,在此场域中,身体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存在,唯此我们才能完成身体的生命功能,才能赋予刺激、感觉乃至知觉以意义,而这一切努力的原动力就在于他试图超越先验意识哲学的形而上学怪圈,这同时也是促使他走向后期的以“肉”为核心概念本体论研究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8.
马克思在实践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现象学方法诠释人的主体性,从而把主体性问题推进到实践生存论境地。现象学视域人的主体性突出表现为回到事情本身,现象学视域人的主体性突出表现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建构性,现象学视城的人的主体性通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实现。  相似文献   
39.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纯粹知觉对象.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这是经现象学还原而达到的具有主客关系本源性的意识结构,本文称之为"纯粹知觉意向性".在现象学还原问题上,杜夫海纳受到了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的多重影响,而又有自己独到的发挥和创见,这主要表现为,他把还原看作是由纯粹知性意识(胡塞尔)、经知觉意识(梅洛-庞蒂)到纯粹知觉意识的回溯,即回到知觉主体与世界的根源处.这种回溯表现在意识活动方面,就是走向感性,并外化为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异化";而表现在意向对象方面则是,在悬置外部世界的同时,审美对象从非现实转化为现实的"现象",即在呈现中被给予和被还原的感性的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中立化".  相似文献   
40.
在传统形而上学中,意识被理解为异于物质实体的其他类型实体或"心理材料"。梅洛—庞蒂的意识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意识概念,不是笛卡尔或胡塞尔意义上的纯粹意识,而是一种自然化的意识,一种处境化的意识或者介入意识。他从辩证的角度考察身心关系的问题,认为身体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意识也并非从外部作用于身体,身体和意识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分界线。因此,他的意识概念代表了其克服二元论的企图,是我们理解其全部哲学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