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99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冷战期间,冷战思维一直控制着绝大多数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头脑,美国也不例外。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杜鲁门主义到肯尼迪的“灵活反应战略”,从卡特的“人权外交”到里根的“有限推回”,都深深打着冷战思维的烙印。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曾表示要实行与冷战期间截然不同的对外政策,但冷战结束10年来的风风雨雨表明,冷战思维并未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从布什、克林顿直至小布什,  相似文献   
102.
宋代理学的主要论题是围绕着"境界"问题展开的。境界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宋儒以实现"心与理一"的心灵自由为人生的根本追求,宋儒境界就是心灵自由的存在状态和呈现方式。宋儒的境界理论则表现为一个多重因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式的结构系统:仁者情怀、本体体认和践履工夫,构成其主体构架;而体验感悟、心境之乐和气象风貌,则是其动态进程主要层面的特征。通过对宋儒境界系统的解析,可以发现其各个构件及整体追求都充满着道德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3.
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儒家文化的精神可以概括为道德理想主义、普遍和谐、自律和内在超越几个方面。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以“三不朽”为集中体现。道德理想主义以道德完美为人生最高追求,建立功业以道德修养为基础。这是贯穿整个儒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它对工具理性发达、人文价值失落的现实文化偏向有匡正作用。普遍和谐包括自然界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这对人的健康发展,人与环境的谐调,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自律原则把人的道德选择的主动权、培养理想人格的精神动力提到突出地位,重视精神境界的提高,主张内在超越。儒家的价值次序是立德、立功、立言,从中衍生出一系列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4.
从“做事”到“做事业”,这是要建立起企业的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海尔首席执行官曾讲到:“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不管路有多远,也不管路有多难,我们会努力去做,一直到取得最后的成果!”“因为加入WTO后的全球竞争需要它!中华民族需要它!中国的富强需要它!”  相似文献   
105.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观、使命观及利益观。美国理想主义外交的意识形态渊源于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美国例外论”和自由主义传统,理想主义理念作为贯彻美国国家利益的“符号”和表征,备受历任美国总统和外交决策者的垂青。尽管美国外交披着华美的道德理想主义外衣,但却难掩其追求现实国家利益的利己本质。  相似文献   
106.
伴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和内战,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一扫往日的沉静忧伤而变得狂野怪诞,同时,批判的锋芒逐渐减弱,阳光的情绪越来越多.毕竟,激情宣泄与玩世不恭难掩内心的凄怆悲凉和痛苦思索,放荡不羁的外表藏不住悲天悯人的赤诚心灵和救赎苍生的博大情怀,而超现实的电影语言和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在不倦地讲述着库斯图里卡理想主义的希冀和憧憬:生命是个奇迹,真爱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107.
“王实味问题”作为当代“文祸史”上的典型个案,已被昭雪多年。学界“王实味研究”多以文人化方式抒写其文学化的生平。文章以“托派”为切入点,结合王实味的精神成长史,探讨以王实味为代表的具有理想主义精神气质的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凸现革命与理想主义的复杂图景。  相似文献   
108.
新世纪小说创作中出现了新一轮关注日常生活的热潮,与此相应,近十年来的成长小说中出现了不少将日常生活叙事与成长主题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其中,以六、七十年代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对以革命英雄主义和激进主义为代表的政治话语进行了深刻有力的解构,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巨变为背景的作品则主要指向了对理想主义的质疑。而在今天,日常生活已经获得其合法性的情况下,需要注意日常生活叙事在文学表现中的双刃剑效果:失去了革命的方向,成长不应迷失方向;消退了理想主义激情,叙事也不应沉入欲望的深渊。  相似文献   
10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首先认同社会主义,而后在它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内在统一中实现的。在这其中,传统理想现代转化是其前提,现代性判断与理想追求是其内在线索,实事求是是其动力,现代化追求和社会主义选择是其主题。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能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正确总结过去、判断现在、追求未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其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张承志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回族作家。80 年代,他以《黑骏马》、《北方的河》饮誉文坛。进入90 年代,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先后以长篇小说《金牧场》和融文学、历史、宗教为一体的长篇著作《心灵史》再次震动文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承志主要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自己独具风貌的作家形象。但我们多少淡漠了这样一个事实:进入“后《心灵史》”阶段的张承志,事实上已进入了一个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如果置他的散文创作而不顾,仅仅只是评论他的小说,我们就很难整体地把握定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从平民意识、民族情怀、理想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承志的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