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13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死刑存废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刑法理论界,废除死刑的主张似呈压倒之势.但是,以往的和现有的废除死刑的理由正是保留死刑的理由.因此,死刑的存废来不得一相情愿.当今中国的死刑问题应在理智、谨慎和务实中得到解答.而社会不再需要死刑之时便是死刑死亡之日.  相似文献   
42.
由于科学哲学家们从各自的理论和观点出发讨论不可通约性问题,以致30多年来,不可通约性问题成为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通过对此问题的形成和发展的分析和对科学哲学家们的理论和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诸多冗繁的研讨中,夏皮尔关于不可通约性问题的理论和研讨方式,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43.
当代著名分析哲学家罗素在其早期著作《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中曾强调指出:“莱布尼茨的哲学差不多完全源于他的逻辑学”。这是非常深刻的,但却是非常片面的。因为他把莱布尼茨的逻辑学,即莱布尼茨用以构建其哲学的基本思维原则简单地归结为矛盾原则,或他所谓的“主-谓项原则”。事实上,莱布尼茨的逻辑学除了矛盾原则之外,还另有充足理由原则和圆满性原则。这是我们研究莱布尼茨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44.
郑红 《学术交流》2008,21(4):5-8
"绝对主义(absolutism)"是指16-18世纪西欧君主制国家中,关于绝对王权、主权和国家理由的学说.这一时期在西方文明的演进史中处于特殊地位--它是中世纪到近代的桥梁,西方政治思想的某些方面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作为当时官方的意识形态,绝对主义具有温和折衷的特征,使王权进一步抽象为政治共同体的权力和意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绝对主义思想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的理论成果奠定了现代国家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决策》2015,(1):19
入选标准:关注度——曝光率高;样本性——具有典型意义;贴近性——关乎民众福祉。兰州水污染事件【入选理由】兰州市一场自来水危机,300多万市民受影响。目前,该事件逐渐淡出民众视野,但殷鉴不远,事件中政府应急的诸多表现仍须反思。干部企业兼职清理之后【入选理由】吉林省共清查出在企业兼职人员1380人,其中1274人系违规兼职。然而兼职"全部清理"后,违规  相似文献   
46.
从“婚前财产公证”说到中国古代吏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时候从电视上收看到关于“婚前该不该进行财产公证”的讨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讨论中否定性意见似乎更得人心,更能引起讨论者情感的共鸣。理由是,婚前进行财产公证,意味着从婚姻一开始就对夫妻感情持有怀疑态度,有损于对爱情的信心和忠诚;婚前财产公证是西方人的东西,西方人的个人财产观念重于感情观念,所以才有婚前财产公证的举动和法律,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和个人感情,不应有此一举。一言以蔽之,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之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禁生出一些遐想来。西方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是否…  相似文献   
47.
李荣山 《社会》2005,40(3):1-31
韦伯在权力与伦理之间的纠结,鲜明地体现了马基雅维里主义“国家理由”学说的双重性。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韦伯看到,随着近代国家的兴起,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与其他价值领域相冲突,但又不能彻底脱离其他价值领域。因此,他拒绝纯粹信念伦理,主张效果取向的责任伦理。不仅如此,他还直面马基雅维里时代尚未凸显的现代官僚制问题,把政体伦理降格为行政管理的正当性,从而使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走向前台。从这个意义上说,韦伯是一位“新马基雅维里主义者”。韦伯没能也无意彻底解决权力与伦理的冲突,他接受政治的“手段—目的”在伦理上的不一致之非理性现实,但他留下的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早已不只是一个德国问题,更是一个当代政治的普遍问题。今后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研究不仅要从制度层面,还要从观念层面解释中国如何从传统伦理性的“家产官僚制”演变成今天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48.
辞职,是劳动者撤销自己的缔约行为的行为,是单方免除自己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义务的行为。无论有无理由,理由为何,均不影响其辞职行为的效力。而用人单位之所以要承担经济补偿,是因其不履行义务而产生了法定违约责任,与劳动者的辞职理由毫不相干。法定解除权与无因解除权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辞职书上是否写有法定事由,而在于用人单位是否发生了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法定情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第15条第2款值得商榷;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与第四十六条第一款在表述上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9.
《江西社会科学》2017,(5):49-56
人们常常把行动的因果性与人的自由当作两个难以相容的基本观念,在当代哲学伦理学中,这两种观念又以因果空间和理由空间的隐喻得到更为系统的表现,成为现代伦理学发展的背景观念框架。道德理由与道德行动之间的因果关联性,以及伦理道德规范规范性特征的自然主义说明,既是现代伦理学理论的基础性问题,也集中体现了科学时代伦理学思考的要求。沟通这两个空间,在科学与自然的观念背景中为伦理学奠定基础,是伦理学要解决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50.
《求是学刊》2019,(4):37-44
关于非规范性理由存在三种典型误解,即认为非规范性理由(1)不存在、(2)不重要或(3)至少其重要程度远不及规范性理由。前两种误解实质上是在指责非规范性理由概念无法满足理论建构的一致性标准与必要性标准。而第三种误解实质上是认为,非规范性理由在实践思考结构中作为被动者而存在。这三种误解来源于对规范性和实践思考结构的模糊把握。如果对规范性进行适当分类,对实践思考结构的对称性进行合理刻画,那么就可以证明非规范性理由是存在的、重要的,并且其重要性不弱于规范性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