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0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75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245篇
社会学   23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71.
制度性腐败:秦帝国忽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没有道义支撑、以人性恶为基本预设及迷信暴力的帝国政治制度的制度性腐败是秦帝国二世忽亡的催化剂与加速器。虽然有相当完备的官吏选拔、考课与管理制度,但以法家思想充实的制度预设使官员只相信制度规则的制裁性、恐怖性与唯上、唯法,使得秦吏普遍的苛酷、残暴,行政过程出现普遍的目标替代现象,地方政府成为“掠夺型政府”;法律虽然相当完备,但只是扩张权力、蔑视权利的“恶法”,其愈严格(严厉)执法,就愈破坏民众的生存环境,依法治国而民不聊生;恐怖、严密的文化、思想与社会控制网络,社会形态的全能政治管理,导致一般民众的政治冷漠与政治恐惧与异己分子的政治狂热与政治反叛,使得缺乏疏通、发泄政治渠道的民怨沸腾并顺理成章地酿成爆炸性的政治参与与权力颠覆。  相似文献   
872.
陈诚西使是 1 5世纪初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但至今仍存在不少隐匿不清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新发现的陈诚自述材料 ,对陈诚西使的次数、时间、活动等问题作了系统论述 ,并对所涉洪武、永乐时期明王朝与帖木儿帝国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873.
高四梅 《学术探索》2004,(11):74-79
"新帝国论"的出台既是基于对美国所面临的现实的国际秩序状态的考虑,同时又与美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国际上来看,伴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都出现了权力真空.因此,美国面临着掌握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主导权的巨大诱惑和机遇.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牛刀小试就大获全胜,这不仅扫除了美国越南战争失利的阴影,而且增强了其建立帝国、控制世界的信心.从国内来看,美国巨大的国力为其"帝国"理念提供了基础,同时,"新帝国论"是美国右翼和新保守派所推崇的一种理论,他们在政坛的得势无疑加速了"新帝国论"的孕育以及它从理论迈向实践的过程.从历史来看,美国早期的国家认同对"新帝国论"的出台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从现实原因来看,"9*11"事件提醒了美国,恐怖分子无处不在,防不胜防,而"失败国家"极易成为他们的庇护所,反恐因此成为"新帝国论"大行其道的借口.  相似文献   
874.
孙宏云 《学术研究》2002,(6):109-114
在20世纪初的革命、立宪两派的论战中,汪精卫梁启超关于种族革命的论争与伯伦知理的《国家学》有一定的学理渊源。两人都重视伯伦知理关于民族与国民的学说,并以“民族”与“国民”为基本概念来分析民族不同同为国民的可能后果,作为各自主张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5.
走向真正的世界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普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来 《文史哲》2006,1(2):133-139
从中国古代哲学的“理-势”观念出发,对全球化应采取“理势兼顾”的态度,在参与中发挥东方的力量,促使其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文化关系方面,必须一改西方中心的文化理解,发扬中国的“和而不同”思想,确立“多元普遍性”的观念,以作为处理文化关系与文明对话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76.
877.
安继民 《中州学刊》2004,(5):151-156
中国哲学以一元、自因和时间性的特征而与欧美哲学的二元、他因和空间性哲学相区别.儒道两家都为中国哲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从"道与理"、"人与物"、"知与行"三个方面来论证.这种论证归结起来可以说明:儒家宗法主义和道家自然主义在政治、伦理表层的对立,同时也就说明了宗法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主义,所以,儒家和道家又互补性地建构了中国哲学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878.
现代中国是从传统中国转变而来的。传统中国形态的形式结构是帝国,实质结构是家国一体;现代国家的形式结构是民族国家,实质结构应当是民主政治。从家国/帝国结构转向国家/民主机制,是中国国家转型的基本定势。这一转型涉及形式结构的革命性转变,与实质结构的渐进性累积。两者之间并不是自然吻合的关系:形式结构上退场的家国/帝国机制,不经意地对民族国家建构发生逆转性影响。但中国必须落定在民族—民主国家的现代平台上,这是中国的现代处境决定了的国家命运。终止国家的古代惯性与确立现代机制,是中国国家建构的两个相关面向。即便这一转轨不会一帆风顺,但也没有其他进路可以替代,凡是浪漫地设想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其他进路,都不可能真正阻挡、而只会延缓中国的民族/民主国家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879.
日本于1907年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经1918年、1923年和1936年3次修订,成为其制定对外侵略政策和扩充军备的重要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海军一直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国,强调要保持对美7成比例、“舰队决战”战略。日本制定及第一次修订《帝国国防方针》时,美国虽为日本海军的假想敌国,但只是后者扩充军备的参照国而已,至第二次修订时,美国成为日本海军战略的对象国。1936年日本海军“南进”战略施行时,美国已成为其必战国。可以说,日本《帝国国防方针》的制定与修订,清晰地反映出日本海军对美战略观的确立与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880.
心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心字的本义指心脏,它不仅主导生命,而且是人类行为的源头。作为源头的气质之心,兼有善恶两种气质,因此可善可恶而不可靠。理学家主张将相对的气质之心与绝对的天理相统一,人心变为道心。道心内含天理,道心指导下的人的生存因此成为合乎人性的生存,这便是真正的人类本质。心理合一的工夫是一种普遍性超越,它强调了普遍天理对人心的主宰地位。然而,传统儒家心论忽略了个体性超越,这也是传统儒学未来转向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