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38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02篇
理论方法论   183篇
综合类   2465篇
社会学   200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红楼梦》作者以贾宝玉这一艺术形象实践着警幻仙姑的嘱咐:"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以此警醒世人,从而起到补天的作用。《红楼梦》坚持"以情悟道",以情传道,是有志于道而又不得其位即"有命无运"的明清知识分子用小说批评朝政,教化民众而创作出的最为艳丽的文学奇葩。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自己迥异于西方的伦理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尚礼"精神追求。道与非道、义与非义、礼与非礼,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矛盾冲突的主线。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王道社会,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主张,也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模式。对这一理想的追求,是几千年中国知识阶层乃至广大民众一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孔夫子在面对周王朝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同样,《红楼梦》作者面对满清的黑暗与腐败,提出了"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作为社会改革的出路。这就是中华文化尚礼精神在中国文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92.
先秦诸子中,庄子是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庄子所认为的"道"是一种观念,是一种价值评价标准,是一种人格修养方式;庄子之"道"是高远广大无穷的一种境界,是包蕴天地的一种大聪明。虽然很多人认为庄子的"道",有很多消极厌世情绪的表现,但是我们应该更多看到庄子思想中积极的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庄子思想在法律方面的表现,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中自然法的许多观点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并且庄子所强调尊重客观规律的自然法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93.
正融道学校事业的发展,品牌的打造,声誉的加亮,需要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用心、用情和用力的投入与付出。走进学校门,就是学校人。校长应该思考和发现学校的"已有"、"没有"、"需有"、"想有"和"能有"。思考作为身处"老"学校的"新"校长、"新"学校的"老"校长如何尽自己的知、情、意、行的所能和可能,与老师一起,进一步去把"老"校做"新",把学校做"强",把教师做"亮",把学生做"优",把质量做"硬",真正地  相似文献   
994.
“老子化胡”说从两千年前左右产生至今,已经不是单凭史学考据就可以定论的伪说,而是异质文化之争的潜在史实。历史中的伪说可以变成史实,这就是“人文化成”的奇功。“老子化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凯旋,却未必是个体意义上的中国人的福音。从本质上说,“老子化胡”说所说的并非故去的旧事,而是常新的现实。  相似文献   
995.
刘潇 《青岛画报》2013,(5):66-69
第二次见袁中平先生,仙风道骨依旧。这些年,先生始终以琴作为修身养性之器,跨越大洋、奔走两岸,深度玉门,在黄河边、深山处,皆留下了琴音。身为中华古琴学会会长,先生为古琴艺术的传播辛劳奔走,此次来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学生之约,传道授业。一床古琴,一杯清茶,袁中平先生开始讲解古琴的历史发展。"琴最早出现的时代已不可考,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从有中华文明开始就有琴。"先生将古琴的历史按照朝代更迭,划分了发展时期。夏商代为巫官期,因为琴在远古时代被视为法器,乐师同时也是巫师。周朝可以概括为乐师期,琴成为一种礼器。古琴  相似文献   
996.
在先秦真正视身为根的是庄子。庄子之身与物具双重关系,若身能摒除其情又能乘物,则臻于逍遥。身与道通的方式是物化。蕴含三义的物化论使身舍小身而得大身,也使心重回身性。庄子将哲学思维从外拉回到形而中肉身之中。  相似文献   
997.
知识分子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具有现实关怀和个体超越精神.以此为标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应该诞生在春秋中后期.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来源于士和儒,由武士演变而来的文士只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依托的社会阶层,由旱请雨祭之儒演变而来的教以道艺之师儒则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孕育的职业流品,西周以来礼乐文化的发展以及春秋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促成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诞生.处于信仰失范和制度创新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为了宣传文化主张、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政治秩序、树立精神权威,纷纷托古而言"道",以"道"为理论旗帜,以"善道"为价值目标,以"君子谋道"为人格追求,以"乐道忘势"为行为准则,把"道"和"文"联系在一起.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形成的这种卫道立场和原道精神,对秦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产生了异常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古代文学领域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998.
999.
王济宪 《老年世界》2013,(14):26-27
在人们的思想里,成吉思汗只是一介“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其实,他是一个重视人才、勇于接受科学知识和先进思想的开国大帝。远在战争时期戎马倥偬之中,他就不远万里找到了当时两个“大腕”级的国学大师。一个是道教的养生家丘处机,一个是信佛的耶律楚材。发起于蒙古草原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以后征辽、灭金、战西夏并招降西夏治下的西域诸城国后,又远征中亚的花剌子模等国,并计划远征西亚,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  相似文献   
1000.
文道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命题,历代才人惠士对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乾嘉时期著名文史大家章学诚杂取诸家学说,兼融己意,在对文与道别具只眼的论述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文道观。章学诚的文道观袭古创新,成一家之言,对今人有许多启迪和借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