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27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32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优遇传教士、浙江禁教与容教令出台三者是连环关系,二次南巡眷顾传教士触发浙江禁教,再导致容教令的制订与颁布,就中康熙帝眷注传教士和允许传教的态度表露无遗。从中国天主教史角度考察,众所周知的南巡主要目的之外,康熙帝为了使用西洋人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有着附加的一个目标——借机考察传教士的为人与技能。目的达到了,调查研究的施政手段亦运用得很成熟。就康熙帝个人讲,他在对天主教与反教臣民之间实行中庸之道的平衡政策,也是一种政治治理艺术。容教令颁布,宗教纠纷并未完结,地方官的反教事情终康熙之世亦未停止(康熙以后仍在继续)。究其原因,臣民反对外来的天主教是在"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又由于君统与道统分离,君统不能支配道统,至少不能完全支配道统,体现君统的皇帝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若与道统不能协调一致,方针政策就不能贯彻到所有的领域,不能真正贯彻到基层政权的州县。  相似文献   
812.
在国家重视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形势下,研究武陵山区阳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陵山区阳戏具有形态多样、佛教氛围浓厚的特点,前者指它的表演形式有仪式戏、仪戏结合戏和民间小戏三种基本形态,后者指在武陵山区,佛教的传播要早于阳戏,并且阳戏在传入伊始即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该地区阳戏与佛教文化的汇融经历了文化碰撞、渗透,最后混融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13.
"夷夏变迁"与明清"改土归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朝都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814.
邓新跃 《唐都学刊》2007,23(2):104-106
杨慎对六朝诗风的崇尚,是对前七子“诗必盛唐”的反拨,突出表现为对《选》诗的诗歌史地位的强调,对于探讨近体律诗的源头与辨析古近体诗差异,在明代诗学辨体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但也带来了以词为诗而导致的“纤艳不逞”的诗风流弊。  相似文献   
815.
刘掞藜与顾颉刚同为20世纪20年代古史辨运动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史家,他与顾颉刚的论争促进了顾颉刚古史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刘掞藜的上古史成就至今无专文论述,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民国老讲义《中国上古史略》系统反映了刘掞藜的古史思想。  相似文献   
816.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4,(10):56-57
大禹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治水英雄,也是儒家"内圣外王"的典型代表。将神话内容转化为古史,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但到了上世纪的20年代,受到日本"疑古"风潮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大禹身份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顾氏的观点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使这一问题成为史学、文学乃至哲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17.
《悬泉汉简(贰)》中编号为I90DXT0210(1):3的文书简是一枚出钱券,简文中漏释之字应为“文”字,指用现钱支付。简文内容为少内啬夫辅向代替厩御孟子执行送客任务的平民孟延年支付975钱的记录。其中“客五人”应是敦煌郡广至县到悬泉置劳作的庶人,975钱应为由县财政支付的本次送客任务的专项经费。此外,结合秦汉券书的使用情况及简文内容等方面信息综合判断,此枚钱券的形制应为三辨券。  相似文献   
818.
张中奎 《民族学刊》2023,14(4):53-59, 140
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说,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持续不断地建构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有历史经验可循。尤其是清朝,前期的帝王对内自行建构起一套自身为“天下共主”的民族观。在这一新民族观的主导下,康熙、雍正、乾隆在“苗疆再造”过程中,对待苗民的态度采用“帝王赤子”(“君主”与“臣民”)来消解“华夏蛮夷”(“文明”与“野蛮”)的叙事。雍正、乾隆打破传统中国“夷夏之辨”把南方各少数民族视为“蛮夷”的偏见,认为“苗、瑶、倮、僮”等皆属“赤子”,都可以通过教化“共敦善俗,永息刁风”。雍正、乾隆把清王朝境内的诸多族群都视为一视同仁地当作“赤子”,把自身建构为“天下共主”,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强化了各族人民的向心力与国家认同。值得注意的是,18世纪末乾隆在面对英国要求扩大通商事宜上却继续套用“夷夏之辨”的理论武器,对抗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相似文献   
819.
《传习录》为王阳明的代表作,明清学者对此多有评论解读,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起对《传习录》的思想史诠释。毛奇龄《折客辨学文》一文对《传习录》的诠释就是这一思想史诠释之一实例。对毛氏诠释的分析,对于了解《传习录》乃至于王阳明及后学的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20.
韩医见闻     
【正】今年6月初,应韩国文化部的邀请,笔者赴韩考察韩医。中医与韩医的关系,就像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关系,彼此既有源与流的关系,又具各有灵苗各自探的趋势。韩剧《大长今》的热播,使得网络上掀起一番关于中医韩医的热议,至今余波不息,微博上只要稍稍言及韩医,立刻形成围观态势。韩医究竟是怎么回事?带着疑问,笔者来到了首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