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0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5篇 |
劳动科学 | 13篇 |
民族学 | 24篇 |
人才学 | 41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280篇 |
理论方法论 | 99篇 |
综合类 | 559篇 |
社会学 | 159篇 |
统计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 ,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现象和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社区建设”概念的界定、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居民参与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地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2.
民事共有体刍议:非法人团体民事主体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5-12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对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必须区别对待,因为只有部分类型的团体符合民事主体资格认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标准,能够被赋予民事主体资格。而该类主体内部呈现共有关系形式,可以被称为民事共有体,它是独立于自然人、法人之外的第三类民事主体。民事共有体自身享有共有财产所有权,共有人享有他物权性质的共有权,二者并存于民事共有体之中;民事共有体的主要类型有合伙、信托和集体。 相似文献
73.
74.
高校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教育,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工作对象的覆盖面,改进学生工作方法,实现学生工作的草根性。利用团体辅导技术是实现高校学生工作草根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5.
正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发展农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会,作为旨在农业改良的法人社会团体,在推动中国农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据可靠资料记载,我国的农会组织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末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农学会。在中国近代农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张謇始终是其积极的支持者或主要的领导 相似文献
76.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1(4)
精神产品市场的建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发展精神产业的内在要求,因而必须对精神产品市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77.
陶金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非实质性报酬通过对动机的影响而支配着从业者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外激励因素。本文从发放基础的角度,把非实质性报酬分为系统报酬、团体报酬和个人报酬三种,并分别论述了其对从业者主观行为即参与行为、公务贡献行为及非公务贡献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玻璃脆”芹菜是由广东引进的西芹,与开封实杆芹菜自然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试种表现品种性状整齐,品质超群,深受生产者,消费者的欢迎。现将其特征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陈立旭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29-34
以法兰克福思想家看来,面对无可逃避的、堆积如山的文化产业商品,大众是被动的、被操纵的消费者.与此形成鲜明对照,费斯克认为,大众是意义的生产者,是文化产业资源的使用者.准确地说,大众既是文化产业商品的消费者,也是意义的生产者.大众是权且利用了资本主义文化产业提供的消费资源,生产出了意义、快感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0.
废弃产品的处理关系着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因此,生产者延伸责任已成为环境法解决环境与资源双重危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循环经济发展对环境管理制度变迁的需求角度透视我国生产者延伸责任,发现:无论立法还是理论研究都存在偏差,都在时间维度上将责任定位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这与注重生产者的产品责任而忽视生产者延伸责任、生产者延伸责任承担主体缺失、法律所体现的原则性导致生产者延伸责任缺乏刚性约束等直接相关。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矫治:(1)有针对性地确立两种责任并重的立法理念,(2)确定生产者延伸责任承担主体,(3)明确主体的法律责任,(4)延伸责任应明确界定在废弃物回收处置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