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1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83篇
管理学   471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223篇
人才学   139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3301篇
理论方法论   453篇
综合类   6427篇
社会学   620篇
统计学   13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950篇
  2007年   762篇
  2006年   693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理论将投资利率为条件AR(1)模型推广为条件AR(p)模型,并利用生存年金理论得到缴费预定型企业年金保险中相应利率下的生存年金精算现值模型,这对解决企业合理发放养老金,避免企业养老基金出现赤字等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2.
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然”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承担的,但在实然中,有能力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总是以有实力的大公司见长。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义务德性。更是一种企业社会生存发展能力,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履行力。企业社会责任大公司化现象昭示着一个道理: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剥离企业主体的生存发展能力问题。能力与责任本来就是共同互动、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没有能力支持的责任意识是虚幻和不能持久的,离开能力谈责任只能是沙滩建塔,最终流于形式和说教。当然,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强调企业生存发展能力不是为了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理由,更不是为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开脱罪责。而是试图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立场,以企业的发展能力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3.
当代生活与艺术之死:第二、第三和第一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所谓的艺术,主要是受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美国式“艺术”观念所支配,而再也不受德语的“艺术”或法语的“美的艺术”体系所支配。自从现代主义诞生以来,艺术的历史使命的减弱或者消失已经成为事实,但从全球范围而言,“艺术的终结”这一论断仍有些夸大其词。因为在第一世界的艺术死亡之后(这里存在更多的是文化),第二和第三世界的艺术还生长着。艺术从根本上说还不是一个媒介事件和现象,而是一个同我们每个人相关的东西——不管它是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54.
企业的发展需要活力.活力来源于企业生存的目标、来源于价值追求,更多来源于企业组织对全体员工的激励机制。几乎所有管理者及其理论工作者都熟知这个逻辑关系.大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是为什么相当多的企业恰恰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155.
“老漂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流动人口,专指以帮衬子女特别是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从自己生活的农村来到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的准老年人和老年人群体。“老漂族”是一个具有较强异质性的群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通过对江苏省H市X社区18位“老漂族”的深入访谈发现,“老漂族”的流动是在工业社会传统家庭性别分工消弭的时代背景下,子代的需求和父代的回应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以一种“父代投奔子代”的独特方式重塑了转型期中国的代际关系,“老漂族”生存状态也因此呈现出一幅喜忧交加的另类图景。随着“老漂族”群体的发展壮大,这一群体未来的去向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6.
在食品安全威胁下,农户重新定义了“为自家生产”和“为市场生产”的差别化生产行为。基于经济理性行为假设认为农户存在以确保自家食品安全为动机的生存理性。根据在5省区收集的827份农村入户调研数据,对农户差别化生产行为进行具体分析,描述了差别化生产行为总体特征,并测量农户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威胁感知程度和信息渠道等因素。运用Probit模型验证了命题:以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为特征的生存理性,支配了农户为确保自家消费安全而进行的差别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7.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简约生活"成为值得倡导的生活方式,是生态美学走向生活的标志.从时代观、自然观、发展观、生态伦理观、生活观、文化观与美学观等7个方面阐释了"简约生活"提出的历史、现实与理论根据,特别阐释了其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紧密联系."简约生活"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时代观、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生活观、文化观与审美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8.
从强调白话的实用意义到关注白话的美学品格,从工具层面的思想传输,到本体层面的价值呈现,五四小说语言的变革不再是被动选择,正逐步向语言的本质靠近,从而直接亲近了时代,亲近了大众,亲近了生活的原生态感受.五四小说开创了从工具性到本体性的新的语言之道,但也存在误区.这一历史进程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深入考察不仅是论题的需要,对于今天再造文学语言的诗性辉煌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9.
荀子从建构“群居和一”的交往共同体出发阐释其礼乐美学思想,礼、乐、诗作为共同体整合的文化资源而被其赋予“先王之道”的价值权威。情性的约束规范是荀子礼乐美学交往论内涵的中心话题,他倡导“情文具尽”的交往,追求礼义与情性的平衡美和礼义所建构的秩序美。荀子深入阐释乐的交往和合审美内涵,强化“乐”对君子品格美的培养。《诗》承载着礼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具有深刻的交往意义。荀子礼乐美学中的交往论思想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性。  相似文献   
160.
巴蜀地处盆地,四面环山,但巴蜀先民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努力开拓,冲破自然的束缚,向外发展.这种态度深深积淀在巴蜀人心底,逐渐形成了勇于开拓创新的巴蜀文化精神.明末巴蜀学者来知德不臣服和恪守权威、传统,提出"舍象不可以言《易》""格去其物欲"以及"文能载道,何害于文"的美学观点,以正人心和世风.这正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巴蜀文化精神在来知德美学思想中的折射,也是巴蜀美学精神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