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5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471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215篇
人才学   139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3304篇
理论方法论   453篇
综合类   6427篇
社会学   620篇
统计学   13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950篇
  2007年   769篇
  2006年   693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民族审美心理世代相继,绵延不断,其恒常性和稳定性十分突出明显。究其决定因素,乃是一个民族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而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是最终极的根源;并且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审美情感方式所使然。  相似文献   
52.
毛泽东从美学角度,论述了文艺作品的接受者的位置、范围、作用。文艺作品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他们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人。接受者在审美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没有接受者也就没有文学;文艺作品能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者的反应与评判;接受者对文艺作品起着积极的、建设性的反作用,接受者对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检验,接受者期待视野发生变化,文艺作品必须不断适应这个变化,并在创作中体现这个变化,接受者影响文艺作品的再生产。创造者有一个情感移向的转变及世界观的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53.
周作人、刘半农等人提倡收集整理歌谣的最初目的,主要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而当新诗被普遍认为缺乏必要的美学质素,写作者们四处寻求解困策略之际,歌谣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当作新诗的可能性资源之一。除在理论上把新诗与歌谣的关系作为一个话题加以探讨外,一些写作者也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地借鉴歌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新诗借鉴歌谣的做法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54.
21世纪,给种子事业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几十年一贯制的国有种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与冲击。对此,国有公司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彻底改制,走强强联合之路,组建股份制种子企业集团。同时转换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并重点抓研发培育或买断有品种权的新品种,以增强公司发展后劲,占领更多更大的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55.
国内学术界习惯使用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说法是值得质疑的。应该把叔本华的美学和他的形而上学及伦理学原则分开来考察,“悲观主义”一词只能用在他的形而上的观点上,而在美学观上,叔本华的“解脱论”根本是“乐观主义”的。叔本华并不主张自杀,他只对自杀作逻辑上推论,并非用在现实经验层面上。“悲观”和“乐观”是个不明确的述语,应该加以限制和说明,用“唯情主义”来指称叔本华的美学也许妥帖些。  相似文献   
56.
实践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指出了美感和美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一种凸现了人、人的活动、人的自由活动的美学。在理论上 ,实践美学顺应历史的潮流 ,宣告了形而上学的终结 ,走出了古典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在现实上 ,实践美学针对时代的虚无 ,高扬人的旗帜 ,为美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7.
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少年的生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未来的希望与辉煌。而现实的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58.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美育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教师的角度,阐述了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美学思想和进行美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60.
静轩先生新近完成的呕心力作《红楼梦与明清美学》是作者花费了十年的准备工夫,收集资料、扒罗剔抉、制作卡片、谋划构想、苦心经营而完成的大部头的重量级的选题具震撼性的著作,也是研究《红楼梦》与明清美学内容关系、渊源、文化影响的学术著作。它的出版必将给当前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特别是红学美学领域带来一线新机,一缕闪光。美学,这个概念和字眼,在曹雪芹时代未曾出现,而是近代作为舶来品国人才得以认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活就是美。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生活创造和表现了封建社会形态下形形色色的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