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87篇 |
免费 | 411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20篇 |
劳动科学 | 64篇 |
民族学 | 761篇 |
人才学 | 219篇 |
人口学 | 73篇 |
丛书文集 | 4856篇 |
理论方法论 | 894篇 |
综合类 | 9803篇 |
社会学 | 1170篇 |
统计学 | 3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3篇 |
2023年 | 552篇 |
2022年 | 542篇 |
2021年 | 710篇 |
2020年 | 709篇 |
2019年 | 670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425篇 |
2016年 | 562篇 |
2015年 | 901篇 |
2014年 | 1844篇 |
2013年 | 1462篇 |
2012年 | 1298篇 |
2011年 | 1366篇 |
2010年 | 1380篇 |
2009年 | 1355篇 |
2008年 | 1436篇 |
2007年 | 893篇 |
2006年 | 801篇 |
2005年 | 651篇 |
2004年 | 494篇 |
2003年 | 482篇 |
2002年 | 325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191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01.
环境的竞争使用提出了资源的配置问题,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配置的制度供给。其调节的对象有两个,长江上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活动,这两个对象的特定,决定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发生、发展和终结,也决定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同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2.
203.
赵忠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78-80
李存葆的散文题材广泛,极具时代感和深锐性,他把生命感悟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分析,对生命气韵进行反思。借助散文叙事,李存葆描画生态环境的问题及伴生的生存危机,追问时代的精神病症,其析理清晰透彻,层层推进,发人深醒。 相似文献
204.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生态条件的支持与保障。面对生态破坏的严峻挑战,亟需完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5.
206.
各种不同的环境、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对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生态学将文化创造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是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社会文化研究。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即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自然环境意识、生活方式、造物观念、信仰观念、技术因素、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文化的时空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全面整体地认识民间艺术,协调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认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谋求对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7.
罗川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6):128-134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对指导我们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是全面的生态批判,包含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生态批判、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方面。马克思从生产和消费维度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形成了科学而深刻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不是抽象的生态批判思想,而是实践的生态批判思想,即是在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解决实践问题的生态批判思想。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的实质,就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对资本主义农业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维度进行实践解读。 相似文献
208.
209.
经济全球化在繁荣和促进全球经济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全球生态资源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目前国际社会对损害全球生态资源行为进行有效遏制的强制性制度的缺乏,都增大了国际生态合作的难度。加强国际生态合作,需要有一个由人类一致的经济意识、全球生态意识和全球道德意识构成的国际环境,这却是一个漫长的意识变革过程。鉴此,国际社会将长期面临着国际生态合作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10.
《东岳论丛》2017,(1):105-111
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与当今各种形式的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分享了一些共同的东西,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或裂隙。这种裂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对待人文主义的立场上,它既非人类中心主义亦非生态中心论,而是坚持一种“更高的人道主义”。第二,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是以存在论而非价值论为基础,其主张保护自然不是因为自然的内在价值而是因为自然本身的存在。第三,海德格尔生态伦理学的实现途径是诗意的而非科学的,它与一种生态语言诗学结合在一起。这使得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更切实,更彻底,更具有诗性或审美气质,对于当今的生态诗学、美学建设也具有更直接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