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60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06篇 |
劳动科学 | 68篇 |
民族学 | 763篇 |
人才学 | 224篇 |
人口学 | 125篇 |
丛书文集 | 5004篇 |
理论方法论 | 919篇 |
综合类 | 10091篇 |
社会学 | 1202篇 |
统计学 | 4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559篇 |
2022年 | 558篇 |
2021年 | 722篇 |
2020年 | 725篇 |
2019年 | 681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427篇 |
2016年 | 569篇 |
2015年 | 909篇 |
2014年 | 1837篇 |
2013年 | 1500篇 |
2012年 | 1359篇 |
2011年 | 1435篇 |
2010年 | 1458篇 |
2009年 | 1417篇 |
2008年 | 1532篇 |
2007年 | 970篇 |
2006年 | 837篇 |
2005年 | 695篇 |
2004年 | 503篇 |
2003年 | 484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274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792.
刘振安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5-87
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路径探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就要着手于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伦理教育,依托校园和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实践,着力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93.
赵杏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79-86
农民背井离乡,到山间开垦并种植山地,开发种种山林资源,以谋生存,被称为棚民.清代棚民,数量庞大.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对棚民采取安辑的政策.棚民对山地等山林资源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社会维稳和生态维护的两难选择,包世臣的应对策略,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94.
苏培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9-14
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规律观以及“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它告诫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该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看成人的依附物的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放弃为追求利益和效率最大化对自然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的做法,加强对技术以及人的私心、贪心的道德约束,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95.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6.
佛教作为世界观不仅具有诸多的生命真理,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缘起为本的世界观、无情有性的自然观、众生平等的生命观和追求净土的理想观等等,佛教的这些生态思想呈现为食素、放生、佛化自然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佛教生态思想及其实践表现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97.
李小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8-50,59
西方环境主义认为人类在地球上的频繁活动将导致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限制人类活动,缩小经济发展规模,避免人口过剩;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指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环境污染和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剥削自然和剥削人类的结果,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绿色环境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可持续发展理想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98.
吕亮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6-19
以海明威的十余部作品为文本考察对象,以生态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品人物的言行分析,探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意识及其中存在的复杂悖论,从中得知海明威一生都摇摆于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和尊重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态度之间。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下,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解读海明威和他的作品,重新唤起人们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99.
苗福光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6):97-101
西方传统的二元思想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矛盾和对立的;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灾难的频频发生以及生态学的发展,人与自然对立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生态学的哲学理念已经演变成了生态主义的思维模式,而生态主义则是一种人类思维模式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800.
曾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30-136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虚拟空间领域来看,网络语言与其他传统领域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需以语言生态伦理为依据和导向,而网络语言的自我孳乳也受使用者民族认知心理和内在语言知识的影响,在深层伦理规范的驱动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语言生态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