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60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06篇 |
劳动科学 | 68篇 |
民族学 | 763篇 |
人才学 | 224篇 |
人口学 | 125篇 |
丛书文集 | 5004篇 |
理论方法论 | 919篇 |
综合类 | 10091篇 |
社会学 | 1202篇 |
统计学 | 4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559篇 |
2022年 | 558篇 |
2021年 | 722篇 |
2020年 | 725篇 |
2019年 | 681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427篇 |
2016年 | 569篇 |
2015年 | 909篇 |
2014年 | 1837篇 |
2013年 | 1500篇 |
2012年 | 1359篇 |
2011年 | 1435篇 |
2010年 | 1458篇 |
2009年 | 1417篇 |
2008年 | 1532篇 |
2007年 | 970篇 |
2006年 | 837篇 |
2005年 | 695篇 |
2004年 | 503篇 |
2003年 | 484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274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徐新建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0,47
2011年,以"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为题的学术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的立项,标志着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文章在此回顾了文学人类学的发展历程,感谢了支持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前辈,并提出了未来需要警醒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2.
王亚楠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5-18,3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阐明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核心是人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如何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状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实践活动导致了其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急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导科学的生产实践活动。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并继承和发扬,从构建社会文化、尊重生态多样、坚持科学发展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能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引导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相似文献
833.
思多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8-12
当代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问题,科技社会效应的两重性空前突出。当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场科技悲观论与科技乐观论的激烈论争。对这场极具哲理性的争论应给予全面分析并加以总结,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34.
支运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455-459,465
生态美学的学科史可上溯到自然美,其生态中心主义观、突破二元论以及认为现象即为美的思想可从杜威和梅洛-庞蒂那里找到理论根据。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以及倡导的公民环境主义等具有生态审美特征,而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旨在寻求身体在世界(环境)中安置的努力则使生态学获得了现象学的支撑。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范式,也须要批判性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835.
曾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38(3):27-31
从荀子生态理念的基点着手,提出其生态理念的哲学命题,进而阐明了其生态理念的社会构图,最后落脚于荀子生态理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6.
宗教生态旅游: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60-64
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之特色, 但又不同于二者的新型文化旅游,它是人类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 人类完善自身、创建新文明的产物。宗教生态伦理思想,必将成为旅游观念中起先导作用的新思想,21世纪人类文明中最令人瞩目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37.
叶文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21-25
生态环境失衡的根源在于利益失衡,因此,需对生态保护工程进行制度创新。本文分为四部份:第一部份探讨生态资源的市场化问题;第二部份评析西部地区开发自然资源的三种模式;第三部份用博弈论分析三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当地农户)在大规模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保护工程中博弈过程;最后,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只有把生态保护与对生态保护区民众扶贫相结合,才能可持续保护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838.
儒家生态伦理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和“民胞物与”的义务论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的思想 ,以期对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39.
分析了太湖黄颡鱼(Peteobagrusfulvidraco)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内性状变异、年龄与生长、食性、繁殖等,并对黄颡鱼在太湖渔业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颡鱼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而且有抑制野杂鱼过量繁殖的作用,因此认为在太湖现有的生态条件下,黄颡鱼应作为优质鱼类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840.
韦仁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144-148
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目光局限于物质形态,而忽略了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内容,从而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通过梳理藏族生态民俗和生活禁忌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加以论述.藏族丰富的生态民俗文化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提供了一套可供参照和借鉴的价值体系,吁请人们走出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