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31.
从石化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出发,构建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综合的企业相对生态效率评价C2R和BC2模型,对大庆10家石化企业进行企业间相对生态效率评价,测算各石化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生态效率,对企业规模效益、技术效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验证评价模型以及影响因素的合理性,旨为石化行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2.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为研究中心,择取典型山区农业县——福建省武平县,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DEA模型,对武平县2008-2012年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其17个乡镇进行综合评价, 为低生态效率乡镇的改进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3.
“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减排固碳的发展要求下,以落实农业“双碳”目标为着力点,运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检验方法,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偏低,形成了“下游领跑、中游追赶、上游落后”的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区域内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上游、下游和中游;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农业生态效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都存在显著的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种植业产值、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等因素对β条件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4.
从单一的经济增长视角拓展到多维的生态效率视角来考察资源诅咒是否成立,对于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的数据包络模型测算2001年-2011年中国省域生态效率,比较了资源开发型和资源利用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差异,测度了规模效应的贡献,提出并利用结构控制法构造对照样本,考察了资源开发型区域中两类部门的效率差异及其贡献。研究发现:基于经济增长维度的比较表明资源诅咒现象不明显;资源利用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平均为资源开发型区域的1.6倍以上,表明基于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维视角时资源诅咒现象显著存在。对资源开发型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其生态效率有60%以上来源于规模效应,且其资源利用部门的效率严重低于资源开发部门的水平,对总体生态效率的贡献不到40%。资源诅咒现象和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不是资源开发,而是资源丰裕环境下的资源浪费行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变资源开发策略,而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5.
以2000-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赋权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为明显,总体呈东高西低的格局;(2)环保资金投入与产业结构调整均对生态效率改善有积极影响;(3)以排污费为代表的环境经济政策对生态效率改善影响并不显著。并依据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6.
选取2005-2019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在厘清环境分权影响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环境分权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环境分权显著抑制了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在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环境分权抑制了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进而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效应,环境规制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行政权责的下放显著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升,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则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此外,环境分权的作用效果还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环境分权在东部地区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表现出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效应,而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探索了环境分权影响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机制黑箱,以期为政府科学合理地划分环境管理权责,制定差异化环境分权策略以及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科学测度和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对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出发,基于碳汇、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视角构建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混合超效率SBM-DEA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01—2020年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①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的区域分布格局。②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基尼系数超过全国总体基尼系数。③除粮食主产区外,全国及其他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或多级分化现象。④除粮食主产区存在发散特征外,全国、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状况、城镇化率等对不同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8.
曾智  杨赫  米锋 《统计与决策》2023,(3):154-158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是提高生态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利用199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算了我国生态效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财政科技投入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西部地区则不明显。(2)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东部地区以促进中高端科技创新为主,中部地区以促进高、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西部地区以促进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3)财政科技投入主要通过影响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分别通过中高端、高端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西部地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9.
采用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法分析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作用路径,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电力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为门槛变量时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作用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不仅存在直接效应,还通过技术创新这一间接路径影响生态效率;(2)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存在门槛性,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由显著的负效用变化到不显著的负效用,甚至演变为1%显著水平下的正向效用;(3)以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时,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负作用效应呈倒"U"型;(4)以外商直接投资为门槛时,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负影响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探究工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西部整体的区域失衡问题有所缓解,西南—西北地区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远大于西北地区,且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态势,西北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两地区均存在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4)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而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