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生态效率衡量的是单位生产和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青岛市近年来生态效率指标分析,发现青岛市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粗放型增长.经过对青岛市经济发展速度的推算,表明青岛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2.
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通过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是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财政支农、农业规模化、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械化、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为有效评估四川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依据2012年四川省资源环境专项调查,采用生态效率指标,分析了四川省区域6项生态效率指标水平,即能源与工业用水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COD、NH3-N、SO2和NOX的排放环境效率,研究表明:(1)2012年,四川省综合能源消费利用效率是1.1万元/t标准煤,较2011年提高了7.1%,工业用水利用效率是0.012万元/t,下降了0.9%;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率中仅NH3-N下降,较2011年下降了1.1%,而COD显著提高,提升了6.2%,达到929.8万元/t;(2)四川省仅工业用水利用效率与SO2排放环境效率略高于全国水平,6项效率指标分列全国第20、16、19、23、16和23位;(3)21市州生态效率指标变化各有差异,攀枝花市生态效率指标均下降,环境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34.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起,在支撑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煤炭是被世界公认的环境危害性最大的能源。作为煤炭资源供给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短缺、大气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一系列严峻的生态问题。构建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并将科技、能源投入归入其中,对2008—2017年的2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应用Malmquist对其生态效率进行分解分析,运用Tobit分析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的城市,生态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生态效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贡献得来的,规模效率和管理水平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城镇化率、人均GDP、大中型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进出口总额对生态效率值具有正向影响;科技与教育支出、能源消费总量、环境治理投资则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5.
在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生态效率中,由于传统序关系分析法(G1)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过强,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出现偏差。鉴于此,有必要通过融合主观经验与客观观察数据的组合G1法重新确定权重,在考察指标数据增长程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考虑了动态激励因素的G1-TOPSIS法,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进行区域生态效率的动态评价,以获得更加科学的评价结果,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对东部11个省市区域生态效率的动态评价和分析表明,11个省市的区域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公民参与度的高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周亚敏 《城市》2018,(2):28-35
我国城市人均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状决定了未来城市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模式为导向,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再利用,最终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零排放的总量控制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许多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模式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为我国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提供学理基础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37.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进步,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但大规模、粗放型、外延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却忽视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损失浪费严重,城镇化建设中的负外溢性凸显,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生态不和谐,城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较难实现。实现区域生态化发展,应反思城镇化建设模式,结合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将生态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进程,因地制宜细化设计规划方案,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规划方案,贯彻重质不重量的指导方针,合理规避城镇化建设的负外溢性,促使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8.
39.
李斌  陈东景  李岫 《东方论坛》2011,(1):98-101
构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基于生态足迹的饭店生态效率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对饭店占地、能源、水、食物、纺织品、纸制品、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和饭店总生态足迹、每房晚生态足迹、人均餐生态足迹的计算以及以生态足迹作为环境影响数值的饭店生态效率计算。最后指出生态足迹分析法可为提高饭店生态效率、促进绿色饭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措施。  相似文献   
40.
将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排放视为"环境压力".基于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窗口分析法构造环境压力产生技术前沿,测度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进而分析效率的地区差异性与演进趋势;将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区域各省份的"整体生态效率"分解为"组别生态效率"与"管理生态效率",找到各省份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采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两种分析方法考察全国与三大区域生态效率的敛散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的潜力巨大,生态效率分布地域性较强,呈现出鲜明的"东部-中部-西部"梯度发展特征,抑制不同区域省份生态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全国及三大区域内各省份生态效率之间的差距均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