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782篇
劳动科学   57篇
民族学   180篇
人才学   85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1530篇
理论方法论   303篇
综合类   3068篇
社会学   394篇
统计学   22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91.
《决策导刊》2006,(6):4-4
副市长余远牧在2006年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一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积极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92.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的理性选择,是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良方。生态环境危机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折射出严重的制度危机。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建有助于人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度文明,才能走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机盎然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3.
《决策导刊》2004,(10):33-33
巫溪足一个林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40.2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9.7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3.9%),其中森林16.0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814.34万方,森林覆盖率39.9%,比1996年提高6.7个百分点。2003年当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l0.4%。林业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4.
温源 《决策与信息》2004,(12):29-30
我国是个多山之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山区经济发展是全国最为缓慢的地区。不少山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几百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由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协调小组主办的首届中国山区乡镇发展论坛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加快山区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各抒已见,探讨了新时期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之路。本刊摘其精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9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问题,是一个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96.
夏仕应  王运宝 《决策》2004,(8):14-15
资源为媒,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连续剧”在池州才刚刚揭幕。在跟池州建设同样“火热”的皖南七月,我们奔赴池州。就以下几个问题采访了中共池州市委书记何闽旭。  相似文献   
97.
产业损害程度测算指标相关性的有效消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除测算指标相关性是建立科学完善的产业损害程度测算指标体系的基础工作之一,提出了消除产业损害程度测算指标相关性的三种有效方法,即分离重叠源法、基于相关矩阵的消除方法和基于概念树的消除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利用分离重叠因素、相关矩阵分析和层次提升来消除产业损害程度测算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是优化产业损害程度评价指标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17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特征展开分析,并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模型对17市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17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根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山东半岛城市群17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可划分为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失调三种类型;(2)济南、青岛、东营和威海4市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为"负响应",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其余城市响应指数为"正响应"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9.
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来看,18个省市耦合度在0.9以上,处于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0.5之间,基本集中于初级协调、濒临协调、初级失调和中级失调四个程度,还未达到良好协调和高级协调;(2)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耦合度普遍较低;而其耦合协调度却高于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3)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如下:华东地区应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华北地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同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变目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中西部地区则应在重点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00.
气候变化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也是影响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思路、治理方式和治理技术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制度困境,使得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进而阻碍了城市针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应对,使得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陷入了"社会经济-气候环境"系统的恶性循环当中。而大数据治理可以通过建构气候环境生态大数据和其他各类有关气候变化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应用到城市的总体规划当中,并通过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功能,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界,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从短视的、经验式的模式到科学的、可持续的模式,进而破除城市"社会经济-气候环境"的僵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