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5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1651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726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69篇
丛书文集   4676篇
理论方法论   823篇
综合类   9564篇
社会学   1047篇
统计学   338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537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629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888篇
  2014年   1799篇
  2013年   1454篇
  2012年   1291篇
  2011年   1353篇
  2010年   1364篇
  2009年   1325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41.
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海洋文化对潮汕近代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近代潮汕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重读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熊>,指出作者在作品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描绘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反映了作者要求善待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4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最大的政治生态背景下形成、发展的。在邓小平的视野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生态,执政党的建设、领导是影响社会政治生态变化的关键因素。如今,中国的政治生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如何把握这种变化,克服变化中潜在的危机呢?邓小平的政治生态观可以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4.
1956年,《舟山报》改办为全国第一张渔业报,这是“双百”方针指导下地方报纸新闻改革成功的鲜活典型。今天,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促使当年《舟山报》改办成功的内外生态因子,对于地市报刊准确把握媒介生态位,办出地方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大学师生关系逐步呈现出疏离、僵化和功利的特征,建构一种新型的大学师生关系已十分必要.文化生态理念倡导对个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尊重和彰显,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大学师生关系的新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型师生关系是现代大学师生关系的理想选择,可以通过大学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建构.  相似文献   
146.
加快建设福建海洋生态经济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建设福建海洋生态经济圈,对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建设福建生态经济大省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7.
战略管理新范式:战略生态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面对战略环境的动荡和复杂性升级,传统战略理论已显示出其局限性,无法指导现代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竞争问题。借鉴生物生态进化思想,产生了基于网络经济的新范式:战略生态管理。这种新范式视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集群为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因之在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建设诸方面有着与传统战略迥然不同的特点,在过程及策略方面亦超越了传统战略思维,成为解决战略环境复杂性升级、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和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48.
社会生态意识是对当代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反思,主要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和生态审美观等.社会生态意识一经形成,就可将人们的科学活动限制在一定历史时期生态环境许可的限度之内,从政治、经济和科学家等方面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科学技术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等趋势.  相似文献   
149.
马克思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入学思想和生态学思想,使得马克思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两者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始终是把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最高价值取向。这就是马克思学说与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的本来面目。探讨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使人与人的发展和自然与生态发展问题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可以确立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价值维度的地位。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的重大发展。这种双重价值追求与取向,正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双重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50.
若非小儿彬彬远赴澳洲就读,怎可能将纽澳列入旅游计划中;若非永续发展蔚为全球当红议题,也不会特别注意自然生态的多样姿彩!澳洲,遗世独立的南半球大陆,尽管历史、文化不足以做人,建设规模亦无法与欧美建筑、中国古迹之雄伟相比拟,却以环保科技、生态保育傲视寰宇,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