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2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管理学   1670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747篇
人才学   179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4721篇
理论方法论   850篇
综合类   9600篇
社会学   1075篇
统计学   34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663篇
  2020年   626篇
  2019年   557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884篇
  2014年   1796篇
  2013年   1449篇
  2012年   1287篇
  2011年   1346篇
  2010年   1356篇
  2009年   1316篇
  2008年   1409篇
  2007年   882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647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272.
"后扶贫时代"扶贫的重点在于建立可持续、有实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返贫治理机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依靠其涉及领域广、筹资渠道多和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在返贫治理领域的失灵现象,成为实现乡村稳健脱贫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273.
274.
发达国家生态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在教育理念上有可借鉴之处,其生态教育有律法严明机制长效、横纵交贯体系完备、角色多元相融互补等主要表现,也体现出了知识认知与行为养成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统一、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相统一等鲜明特点.对我国生态教育的启示是:健全教育保障,顶层设计与基层摸索相结合;丰富教育内容,统一目标与分层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手段,知识认知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强化教育成效,德育引导与制度规范相结合,这对推进我国生态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5.
科学技术是生态循环型农业的支撑力量.运用最优分割法对我国生态循环型农业实施技术结构测定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循环型农业的各技术经济类型的经济贡献度实施测算.研究发现,我国的生态循环型农业呈现出技术偏低但其含量逐年趋强的变化趋势,且不同的技术结构呈现出显著的经济贡献度差异.  相似文献   
276.
鄂尔多斯婚礼源于古代蒙古族婚礼仪式,元朝时完全形成。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意识,在人与自然和人与神的互动中呈现出来。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冲击着草原人民的生态意识,只有持续优化发展畜牧业以及积极看待传统信仰的回归,才能保存鄂尔多斯婚礼中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人、畜、草三者和谐的美好夙愿。  相似文献   
277.
278.
生态理性是一种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呼应的思维范式,它是在扬弃近代以来的经济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建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理性,它是农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生态文明发展的理性思维向度。培养农民的生态理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亟须加强的工作,培养路径的思考,应当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分析,同时又应结合农村生产力状况、产业模式、农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生态道德素质等具体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279.
本文从理论背景和现实社会动机两个视角,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人炫耀性消费行 为产生的原因,并从样态、特征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对中国式炫耀性消费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实现全民生态消费的具体路径,以及其对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80.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胡赛尼也因此获得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小说中不仅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还蕴含着作者对战争、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揭示小说中所描绘的战争带给自然的破坏、阿富汗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失衡现象,探讨其中的生态意蕴,探寻作者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