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64篇
  免费   2007篇
  国内免费   437篇
管理学   10822篇
劳动科学   1438篇
民族学   1901篇
人才学   1860篇
人口学   2411篇
丛书文集   21221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6314篇
综合类   36648篇
社会学   9296篇
统计学   2495篇
  2024年   376篇
  2023年   1420篇
  2022年   1434篇
  2021年   1956篇
  2020年   1755篇
  2019年   1652篇
  2018年   795篇
  2017年   1361篇
  2016年   1837篇
  2015年   2896篇
  2014年   6756篇
  2013年   5723篇
  2012年   7024篇
  2011年   7904篇
  2010年   6970篇
  2009年   7024篇
  2008年   8100篇
  2007年   5779篇
  2006年   5064篇
  2005年   4591篇
  2004年   3260篇
  2003年   2677篇
  2002年   2237篇
  2001年   1987篇
  2000年   1547篇
  1999年   660篇
  1998年   406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提出了从策略制定、执行控制、绩效考核、沟通传播四个方面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完整思路。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及其相关子公司为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化管理及其在经济、社会与环境三方面优秀责任行为的有效落实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3.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形成了两种主要的模式,由于它们各自归属不同学科,从而产生了学科归属的悖论。为此,探索一种以教师知识为本的融合型教师教育新模式实有必要,以化解这种悖论。融合型教师教育的应然形态具有四个基本特点:教师教育活动“内在善”与“外在善”相统一,注重培养教师与学生(指师范生)的德性(其核心是师德)与教育情怀;教育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相融合,不断发现、总结、提炼、生成学科教学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促进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师教育活动主体与相关要素相互作用,体现主动性、创造性、审美性,从而实现教育场域审美化。融合型教师教育在改革与实践中应注重以下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内在善”与“外在善”相统一,培育教育情怀与教育行动能力兼具的实践主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合教师教育的诸多要素,培养“全域化”的教师专业自觉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注重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推动教师教育全过程的有机融合;注重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相互支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形态学说有其特殊的方法论,表现在其特殊的结构演化及历史环境决定论方法.这一点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形态学说整体上是不存在对立与矛盾的.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是不存在所谓线性演化与多元异途演化的对立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学说有着不同的层次与结构,既有特殊的、对西欧社会经济形态的实证研究,也有更一般的、从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化的角度进行的论述.就后者而言,是有其普遍适应性的.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及封建学说的方法论及其不同层次与结构我们必须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本文剖析了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阐述了图书馆以文献或非文献的形式,以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多重方式参与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理念和实践.本文结合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图书馆在建设校园文化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工业遗产又称工业文化遗产,广义上讲,指与工业生产有关的一切遗存。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制造加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工厂。这一时期兴建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厂房、车间,其中的设备及其产品几乎都是近300年内被发明出来的,是工业社会的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的创造发明,它反映的是历史、是社会、是文化、更是政治。在历史上,许多城区是围绕工矿企业形成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城市都在设法搬迁位于市区内的工厂企业。在工厂搬迁、设备更新改造中,许多有典型意义的厂房被毁,旧设备被当成废品卖掉。或者说,在全国都在改造旧城建新城的高潮中,如何保护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历史遗产已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各国普遍开始认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采取各种方法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业遗产为什么要保护,它是否有保护(存在)的价值?对此,可有如下的理解,即工业遗产作为反映历史阶段的物质遗存,它具有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价值。首先,工业遗产是历史的实物(物质)遗存,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某一行业的发展情况,反映出某一历史阶段的技术和生产水平。它揭示了人类在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