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3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78篇 |
理论方法论 | 22篇 |
综合类 | 245篇 |
社会学 | 101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男女同龄退休问题网民民意研究--对新浪、新华两大门户网站的专题评论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男女同龄退休问题的讨论在2003年达到了高峰.本文通过对网络上(新华网和新浪网)有关男女同龄退休争议的专题讨论进行统计整理,以揭示现实中有关男女同龄退休问题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意见和建议,进而提出一些更为切合劳动者自身利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宾恩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1):52-56
<春风回梦记>真正建立了刘云若小说的深怜蜜爱荡气回肠的"诗气"和不可调谐的世间矛盾的"悲气"洋洋盈耳的文化品格.小说中众多文化形象的刻写尤其是"如莲不可求"的文化理想的抒发,生动地包含了刘云若对现世生活过于麻木平滑消沉懒惰的人生气象不断破坏人的生命力和斗志的巨大忧怨以及对如莲所代表的真切、柔媚的充满生命力的"至性之人"的热切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64.
民族文化的生存与两性关系的协调--托尼·莫里森和她的《所罗门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振翎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3):76-79
托尼·莫里森是世界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巨莫的非裔美国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具有黑人传道士布道或黑人音乐的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还兼具现代文学的抽象、魔幻和社会政治功能等特征.通过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男女角色的分析,探讨莫里森对性别歧视、女权运动、民族文化的生存和两性关系问题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65.
《乱世佳人》塑造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和梅兰妮。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性格特征、爱情观和人生观,并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小说所体现出的两性关系。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背景之下,女性的独立意识正在不断崛起。 相似文献
66.
鲁迅小说中的男性既有作者的现实思考又融入了作者的生命体验,而其笔下的女性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真切的生命体悟,从而造成了鲁迅笔下男女形象内在的一个失衡. 相似文献
67.
雷蒙德·卡佛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美国女权运动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之时.因而,他的作品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如女性视角的选取和诸多女性形象的塑造等等.而这些女性主义倾向在过去的卡佛研究中乏人问津.如以卡佛的代表作《大教堂》中的短篇小说《发烧》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四位女性形象,可见小说的女性成长主题,也可进一步理解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卡佛本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60年代以前,许多法律及方式造成了对妇女的歧视。直到1920年,美国的第一场妇女运动才为妇女赢得了选举权。虽然,除少数女权主义者对美国宪法提出的男女平权修正案之外,另一些基本权利——例如由苏珊·B·安东尼、路克里霞·莫特以及伊丽沙白·卡迪·斯坦顿等人,早在1848年于纽约塞尼卡·福尔斯提出的包括生育权和财产权在内的里程碑式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都未能得到解决。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妇女运动再次兴起并在后来获得进展之前,这一选举权并未保证妇女的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69.
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用这些意象代指夫妻,雅致归雅致,意趣归意趣,终不如素常的口语两口子说来顺溜,出口自然,贴近生活。婚内配偶,何以叫作两口子?始于何时?缘起何事?要说明白,须得费些唇舌。男女婚配,古称为伉俪,伉乃丈夫,俪指妻子;夫妇一词,现在虽多用上于书面语言,却曾经是不上纸墨的土话。两口子的叫法,如今虽然十分普遍,而约定俗成,才不过百余年光景。在《尔雅》《说 相似文献
70.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70
一九二○年代中期张竞生提倡"美的人生观"与"美的社会",积极参与五四"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论争:"理性"与"情感"究竟孰重?这个论争是启蒙时代以来连结欧亚的跨文化现象。张竞生主张"美的社会"应以女性为中心,因女子长于"情爱"及"美趣",而男子重"理智"及"实用"。为何女性富于情感,就是未来"美的社会"的中心?究竟"情爱"与"美趣"如何产生连结?张竞生的"美的社会"概念,受到达尔文的启发。本文探讨19世纪中叶以来达尔文主义所衍生的解读,如何对现代美学、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女性主义等,产生重大影响;张竞生并非特例。而"女性中心说"这个中文词汇,是从英文原文翻译成日文后,中国知识分子—包括张竞生—直接挪用的。这是一个跨文化的社会学概念,连结了欧洲、美国、日本及中国鼓吹改革两性关系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