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4篇 |
劳动科学 | 70篇 |
民族学 | 21篇 |
人才学 | 255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132篇 |
理论方法论 | 55篇 |
综合类 | 581篇 |
社会学 | 230篇 |
统计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非公开发行占资金募集的比重在大幅度增加,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国法律对非公开发行很少有规定,这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尽快完善有关非公开发行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2.
旅游行为的出现,并非从现代才开始,它们可以被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旅游活动出现最早,参加人数最多和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中,一直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读书人的一种渴望和追求,并将"行万里路"与探寻知识、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由于社会各阶层与旅行性质的差异,对不同类别的人的出游活动则有着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封建帝王及皇室成员外出巡幸天下,被称作"巡游"或"宸游";此外,还有士大夫阶层远途赴任离任过程中的"宦游";文人学士探奇揽胜过程中的"漫游";宗教僧道行踪不定的"云游";政客与哲人四处宣扬道德观念的"周游"等.在古代种种旅行和游览活动中,中国关于朴素的旅游地理论述广泛出现在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等各种古代文献中,文入学者们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有关各地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旅游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23.
朱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23,(4):7-13
颜水龙被誉为“台湾工艺之父”,庞熏琹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二人是近代留学洋画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从事纯粹艺术创作之后都不约而同地转向大众化的工艺美术研究。颜水龙迈向工艺美术的主线为:田野考察—理论梳理—民艺实践—工艺教育,工艺美术推展之路更倾向于内省式的坚持和深化。庞薰琹工艺美术研究主线为:田野考察—理论研究—研究结合教育,其工艺美术的转向趋势具有更多感性色彩和外向探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
吸引留学人才回国报效祖国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Z1)
用于实和数据对留学人员进行了分析,说明留学人才是我国科学技术人才资源的宝库,并提出了吸引他们回归祖国服务民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
26.
论人类历史上的留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运动是人类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在人类文明史上,特别在世界近现代文明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等原因,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历史阶段,留学运动的规模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中世纪前后,各国间的留学交流是松散的、小规模的、时断时续的,政府间的留学生派遣还比较少见;文艺复兴以后,欧美诸国的留学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人数有所增加,留学内容则以人文主义科学为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其人数、规模仍然比较小。资本主义扩张时期亚非各国的留学运动,以日本较为成功;特别是中国晚清的留学运动,人数众多,规模宏大,时间集中,地域广泛,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留学运动,不仅给中国,而且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28.
<政治家>是柏拉图的政体思想从理想到现实、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方面,政治家的人治作为理想但不可实现的政体形式而存在;另一方面,法治得到了承认,被认为是人所能及范围内最优的选择.进而,柏拉图依据法律的有无以及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对现实政体进行了分类,并排出了从优到次的价值序列.柏拉图政体思想的这一转变不仅是其自身政体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而且对整个西方政体思想史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2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