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18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岳阳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平权 《云梦学刊》2001,22(1):97-103
揭示岳阳方言代词的系统,对岳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与表领属的关系、反身称代的成因,作出分析;对指示代词的两大系统和疑问代词的语法分布作出平面描写,可以为岳阳方言代词历史成因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3.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在缺乏性别身份提示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本身具有的性别刻板印象能影响他/她对信息解析或理解的方式,刻板印象常常使它的对象受到先入为主的对待,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4.
以往研究汉语史的论著,都认为"尔"、"汝"在战国时期是表示贱称,而通过考察战国、秦、西汉出土文献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而"、"若"的用法,得出战国、秦、西汉时期,只有封建文人或士大夫言语对称使用"尔"、"汝"才可能有谦敬功能,在老百姓实际口语中,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而"、"若"一直都是通称形式,没有谦敬功能。对此认为:以往学者依据的语料是文人或士大夫的作品,而出土文献中有第二人称代词的例句多是当时人的口语,士大夫用语与百姓口语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75.
在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虽然形形色色,但日本人大都回避使用它,这不仅与其第二人称代词本身形成的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而且与日本社会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从日语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第二人称代词形成的历史较短,缺乏固定的含义,致使人们难以准确地把握它;从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来看,由于日本社会中各方面都贯穿着论资排辈的原则,因而,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第二人称.对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并考察明治以来日本社会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6.
显化,作为翻译共性之一,是指:译者对于原文进行解译的过程可能导致译语文本比原语文本冗长,这一冗长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衔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人称代词手段在构句层面依赖程度不同,这一现象具体到人称代词主语在翻译转换中的表现,则是人称代词主语显化或隐化现象。借助PACCEL-W语料库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显化这一现象的认识,可以指导教师对翻译实践的把握及翻译教材的编写,同时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相似文献   
177.
说课是当代教师元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课话语中的代词使用是教师身份建构的重要方式。基于Gee的自指陈述身份建构分析法,选取优秀英语教师说课话语个案为语料,通过对说课话语中代词使用的分析,结合课堂观察和专家点评,探讨教师说课话语中自指陈述、共指陈述和他指陈述的使用类别及频次,分析其建构的教师身份及特征。研究发现,在三类陈述中,以自指陈述居多。自指陈述以状态行为陈述和情感陈述为主,共指陈述以状态行为陈述为主,而他指陈述以能力制约陈述、情感陈述和状态行为陈述为主,三类陈述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建构了多元化和动态性的情景身份、职业身份和关系身份,说课教师的身份具有社会文化语言学的身份建构特征。对说课话语中代词陈述的身份建构研究拓展了Gee的自指陈述身份建构分析法,丰富了教师身份研究的范围,可为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1909年9月15日,我生于浙江慈城一邮务员家庭。6岁上私塾,12岁进了宁波的一所教会学校——斐迪中学。教会学校的学生都要读《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又听一些传教士说:上帝用泥土造了亚当,怕亚当在伊甸园过于寂寞,又造了夏娃,我们今天的人类就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上帝真有这么万能?”“究竟是上帝创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上帝?”这个从小萦绕于脑际的疑问竞决定了我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79.
试析《论语》中“而”的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语>是虚词"而"较集中出现的儒家经典文献,本文在对该文献中出现的"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战国时期"而"作为虚词的典型用法进行逐例剖析,试图为研究虚词"而"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0.
疑问代词“什么”有疑问、指代、任指、列举、虚指、停顿、反诘、否定八种用法,是“什么”入句后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多个维度制约的结果.表疑问是“什么”的无标记用法,其他功能都是有标记的.“什么”的功能游移大致形成一个由疑问功能分别向肯定和否定游移的连续过程:列举←任指←虚指←停顿←指代←疑问→反诘→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