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52.
许祖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0-54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去粉饰的净化修辞方面。它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一致性,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魅力。鲁迅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从对人物外在特征“不变”及“静态”的描写,转向对人物外在特征“变化”及“动态”的描写 从对人物眼睛“形”的描写,转向对人物眼睛“神”的刻画。在描写人物外在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鲁迅小说还分别采用了“对比”、“同时性勾勒”及“追溯性”三种不同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描写出人物外在特征的变化,而且更深化了对人物外在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53.
袁枚的哀悼诗思想内容丰富,创作特色鲜明,在白描手法及典故的运用、语言的锤炼、对偶句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方面均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形成了哀悼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4.
结构素描具有造型的精确性、构图的完整性、线条的表现性等特征,而白描艺术造型严谨,描人绘景气韵生动,讲究线条的运用.二者都以浓厚的形式美法则为基础,着眼于形体结构和本质特征的表现,在线条的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均是艺术设计的桥梁和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5.
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二四七四八,小坟葬伟大。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1年10月第一次到达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拜谒马克思墓即兴写下的白话新诗,对马克思表达了衷心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56.
在河南地方作家的散文创作中,豫北作家王兴舟是别具特色的一位.他的散文写乡土状山水,优美雅致,别具一格,在白描手法的运用、意境的营构、韵律的创造等方面尤其出色.文章对上述诸方面展开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7.
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迅小说中白描技法的使用及其所体现的美学追求,以及这种美学追求产生的思想原因。并对鲁迅小说中描写语言的特色,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8.
孙爱玲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5):45-49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深刻总结了市井小说的创作经验,形成其创造性的市井小说理论。它揭示了市井小说独特的审美特性,发展了人物塑造的理论,分析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强调了小说的语言特色。张竹坡之市井小说论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对后世小说创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9.
中国传统绘画的白描技法与服装绘画作品中白描手法都主张简练、简洁,通过“线、点”等最基本的艺术表现语言,将传统绘画与服饰绘画的张扬个性体现的淋漓尽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作为国民精神食粮的艺术和时尚领域服饰逐渐来时交织相融,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白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服装绘画中使用较为广泛,而“线”是白描艺术的基本语言。本文就中国传统绘画白描手法在服饰绘画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0.
熊忠武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本文从小说构成系统的独特视角 ,对白描这一中国传统写作技法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运用作考证 ,揭示出白描手法多运用于农村生活题材、多用于刻画农民形象、多用于历史题材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