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26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7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75篇 |
社会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包建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6):63-69
以戏曲学的视角审视,白马藏族的“池哥昼”极具戏曲学价值。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系统论、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将“池哥昼”的文化特征与史料记载相结合,梳理、分析“知玛”的丑角表演,整理、甄辨民间有关“知玛”来历的传说,并追踪“知玛”的文化层累过程。 相似文献
102.
蒲向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88-95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主要包括池哥昼、甘昼和麻昼三大类,其服饰最富特色的是生活化和滑稽性结合统一的池哥昼、甘昼傩舞戏服饰。相比而言,麻昼服饰在艺术性和丰富性方面则更胜一筹,显示着白马藏族傩舞戏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艺术化和程式化是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发展变化的两极,在白马藏族娱神和娱人的傩舞戏表演中,服饰穿着则遵守着其独有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3.
蒲向明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5):77-81
近30年来的白马人研究,重点聚焦在白马人的概念、族属、族缘等问题的探讨上,在白马人宗教信仰特征、语言、歌舞形式的调查研究以及对白马人社会变迁、文化、心理的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探讨突破不够而实证性研究仍嫌薄弱。 相似文献
104.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道教--以南蛮、氐羌族群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泽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6):33-37
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文化融汇的时代,道教的民间性及道化四夷的宗教特质,使南方蛮族和氐羌族群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影响.本文考察了道教在南蛮、氐羌族群中的传播,认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有着悠久渊源,其最初接受道教影响的时代,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105.
蒲向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具有分合表征,即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细腻表达和地域叙事的鲜亮色彩,但其相当数量的作品题材表现为三者的共同演绎,形成一个独有的联合体.这种表征,因时间轴线上演绎的白马藏族生活而存在,也因白马藏族族群的集体阅历而具备价值.它反映在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是因其鲜明的特色为向后的不断“流布”注入了最顽强的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6.
拉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7):109-116
[提要]川甘两省交界的岷山东端摩天岭两侧世居的白马藏族族群中,流传有一类称之为“朝盖”的古老宗教神舞。依照传统惯例,每年春节期间,白马藏族村寨则会集体举行大型祭祀仪式。斯时,神职人员或信徒则会面戴象征神灵的面具,以形体动作展演请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朝盖祭祀舞蹈。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厄哩村等多个村寨展演朝盖神舞,结合当地传世写本文献和苯教古籍文献,对这一原始古朴而极具地域特点的宗教舞种之概念内涵、面具特征、展演仪式、渊源关系及文化功能等方面做了深度研究考释。 相似文献
107.
陈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Z1)
我国西南诸少数民族火葬历史悠久 ,而对于其来源 ,学者多倾向为历史上的氐羌 ,这样就形成了今西南各少数民族一直都循习火葬这一认识。就此 ,本文试从西南民族“火葬氐羌说”自身依据出发 ,来讨论这一认识的不充分性 ,并以彝族和纳西族为例 ,从民族自身认同出发 ,指出 :彝族和纳西族并不认为其一直都是循习火葬的 ,相反 ,在行火葬前曾经历过其他种种葬式。 相似文献
108.
曹植的《白马篇》是历来为人称颂的作品,但其创作年代,至今学界未有统一看法;赵幼文《曹植集校注》认为此诗为太和年间所作,并作了简单的解释;笔者认为这一看法较为准确。本文围绕赵先生按语,对《白马篇》创作年代的解释再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09.
神药两解:白马藏族的民俗医疗观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0)
人类学的理论认为,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对病因的不同解释.与此同时,当地的经济生活水平、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影响着人们就医的方式,决定人们采取何种治疗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痰病并非是由于细茵、病毒或生理性失调而产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的.本文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白马藏族的医疗行为和导致其医疗行为方式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关注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文化和社会行为而导致的疾病及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0.
狄起源于戎的分支犬戎.狄人在新石器时代生活于渭河上游,以后随着人口繁衍而向与泾水汇合下游的关中平原迁徙,从戎狄中分离出来的周、秦在处于渭河下游的关中平原建立政权后,狄人则被分割成渭河上游部分和渭水汇入黄河后不断东迁部分,其中东迁的部分-白狄与赤狄曾在周、春秋、战国时的历史中产生过影响而被记入史册,并在春秋战国中原争霸中向南融入平原人当中,成为用人、秦人和汉人的一部分;向北迁徙部分成为匈奴的组成部分;仍在渭河上游生活的狄人则作为戎人的分支,归入秦朝的统治范围,在羌人兴起后则又成为氐羌组成部分,并在羌内附的过程中逐渐融入汉人当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