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乔焕江 《北方论丛》2006,2(5):53-56
与那种过于强调奥古斯丁皈依基督教前后美学思想间的对立的观点不同的是,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本是其神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这个神学意义上独特的表述结构,而不仅是他所表述的某些内容更能代表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在这个结构中,奥古斯丁关于上帝之美和世界之美以及艺术的思考已经不能为哲学美学传统所容纳.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青海省基督教徒宗教皈依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青海省基督教徒的宗教皈依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活的压力、挫折或生命危机状态是促使基督徒皈依的普遍因素。皈依基督教后,教徒在身心等方面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心理方面的变化最为显著。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完善个人道德并不是促使他们信仰基督教的最初原因,但是在皈依基督教后都比较注意个人日常行为规范,说明宗教皈依对基督徒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型塑作用,其行为方式的自律性和规范性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3.
何其芳是30年代著名的自由主义诗人,抗战爆发后,来到延安写下了他第二本诗集《夜歌》。本文主要论述何其芳以《夜歌》自白诗表现他投奔革命自忏自救,扬弃其知识分子思想情感方式、彻底工农化过程中忠诚的痛苦及失落,从而构成自由作家(诗人)皈依革命的现代忏悔录。这在中国现代诗史上是一种新的开拓而具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
伊斯兰文化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同时 ,也表现为两种文化交融时的冲突。回族作家则在这两种文化夹缝中以独特的心理和视角 ,探索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和张承志的《心灵史》 ,尽管在描写内容和表现风格上各具特色 ,但在对历史题材的创新性开拓 ,“人性”这个重要主题的纵深性挖掘 ,悲剧意识的沉重性彰显等方面具有共性之外的丰富个性。他们都站在当代回族文化的制高点上 ,以人性的烛光去烛照历史和现实 ,通过对民族命运的悲剧揭示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拷问 ,来折射本民族乃至中华民族及整个人类的求生存图发展的某些趋向和态势 ,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5.
艾特玛托夫的影响是张承志体认天山民族心情、将自己的精神探索向宗教领域延伸的原因之一.艾特玛托夫经历了对本民族伊斯兰文化和俄罗斯基督教文化的两次超越,达到了促进不同宗教文化融合、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层次.张承志则背离汉文化传统皈依伊斯兰教,用被他拒绝的汉语言诉说实际上说不清的哲合忍耶派.他失去了读者.  相似文献   
26.
徐言于套用文学传统中“天使”、“女妖”的女性形象模式,赋予她们以理想化精神气韵,在她们的信念、道义、良知、人性、自然等多重精神内涵的矛盾与交织中,展开历史阶段性话语和人类终极性话语的对话与思辩,表现出人性皈依的人文主义思想诉求和追寻人类永恒之爱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27.
近代以降,中国佛学由出世向入世转向,对丰子恺的精神生活发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无常之恸的深刻体悟与慧解,是丰子恺皈依佛教最直接的心理动因。如果说丰子恺隐晦地认为"宗教是对人的终极关怀",那么,毋宁说他是由"终极关怀"而走向宗教的。丰子恺的生活方式是隐逸性的,其内心深处与世不谐的疏离感,也驱使他逃避世俗,亲近佛教。青年时期的人文环境以及师友间的交往,对其佛教心理起着重要的暗示作用,弘一法师、夏丏尊、马一浮的影响尤甚。  相似文献   
28.
"韩国新电影"与中国电影"新生代"的平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新电影"和中国电影"新生代"二者尽管外部形态迥异,但却具有相通的内在旨趣,即都呈现出边缘书写和主流皈依的分化态势.而大致相仿的社会文化语境及创作主体选择的个性化则是导致这种创作状况的主要因由.  相似文献   
29.
论瞿秋白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瞿秋白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佛教曾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方面佛教菩萨行的人生观使他刻苦自励,以济世渡人为己任,并引导他走向一条光明的道路;但是另一方面,佛教唯识宗的真如本体观又使他对自己强烈的本体追求背后所隐伏的传统士人的依附情结缺少应有的批判眼光,终至于陷入人格分裂、自我异化的悲剧性困境.现代文学史上,像瞿秋白这样出于信仰皈依理想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本文试图从佛教文化的角度,以瞿秋白为典型,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主体内部原因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0.
以儒佛道为主的传统文化长期影响中国文人,现代知识分子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接受.在近现代转型时期形成的白马湖作家群,思想观念中融入了现代理念,但考察其文化接受渊源,依然不难发现传统文化思系纳羁逃跋?这可以从他们对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的身体力行,对佛家文化的皈依与认同,对崇尚自然、沉默避世的道家文化的相通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