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4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16篇 |
理论方法论 | 18篇 |
综合类 | 242篇 |
社会学 | 67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在四川省隆昌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一座山叫圣灯山。相传很久以前,这山上喷出一股冲天大气,后来不知是碰着放牧人或打柴人的火种,还是遭逢闪电的袭击,这股气着火了,而且经久不熄。远远看去,火光绿荧荧的,特别是到了夜幕降临,火焰更是璀灿夺目,简直就像神话中永放光芒的宝灯。人们给这火起了个名字叫圣灯,山也就叫做圣灯山了。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圣 相似文献
42.
邹迎曦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6-12
就淮盐起源与大丰盐业;大丰盐文化的特色与特点;大丰盐文化中的典型人物与代表作品;大丰盐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大丰盐文化资源的开发前景与保护利用构想等问题,进行调研与探讨。 相似文献
43.
王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盐课是旧中国封建王朝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故历朝历代都有盐官设立。东北三省的盐务机构经历了初设、发展 (扩大 )以至日益完备的过程。清末民初 ,基本形成了三套系统的框架 ,即东三省盐运使署、吉黑榷运局和盐务稽核分所。掌握东三省盐务机构发展的脉络 ,对东北盐业开发的研究及东北地方经济史的研究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4.
潘敏芳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81-83
《藻海无边》是简.里斯为《简.爱》里面罗切斯特的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妻子所写的故事。小说中充满了对各种死亡的描写,有人或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死亡,也有人物精神的崩溃,也就是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以及最后女主人公必然的死亡。在这一系列死亡的意象背后表现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和帝国主义强势话语下一个女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5.
46.
自贡“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首先对自贡盐文化做简单的概述,然后挖掘自贡盐文化中的美术资源,最后探讨自贡盐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以及路径,阐明了自贡盐文化对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意义,其中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创造能力,使幼儿热爱生活,保护并传承“盐文化”。 相似文献
47.
硝基苯在纤细裸藻中的毒性和降解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硝基苯对纤细裸藻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纤细裸藻对硝基苯的降解吸附,以期了解硝基苯的毒性效应和纤细裸藻对硝基苯的降解吸附能力。结果显示硝基苯浓度与纤细裸藻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96h-EC50为119.78mg/L;8天内,纤细裸藻对硝基苯约有2.2%的降解吸附。实验结果说明硝基苯对纤细裸藻的毒性机制是通过降低叶绿素含量进而抑制了纤细裸藻的生长,纤细裸藻对硝基苯有较弱的降解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8.
陈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1):1-8
本文首先提出了对巴文化起源地的观点,认为巴文化的起源就是居住在巫山、巫溪境内的原大溪文化的居民.其次阐述巴文化的形成阶段,并论证它就是由峡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再次提出了巴文化的扩张阶段,是由峡内分别向东、向西扩张,并且提出了早期巴文化向东发展的路家河类型和向西发展的中坝子类型.最后解释了巴文化为什么会向不同方向扩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
梁利辉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8-62
被誉为"中华第一扇"的自贡"龚扇"是我国珍贵的民间艺术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扇"是盐业经济和盐文化发展的产物。其多以盐史古迹、盐商会馆、"盐都"风土人情为主题,是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贡"龚扇"工艺技术在世界竹编工艺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龚扇"在其整个发展历史中始终以龚氏家族子承父业的方式嫡传,以家族作坊式制作为主,重技术轻产业,导致其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面临诸多困境。转变观念,加强保护,促进"龚扇"与其它盐文化的整合,整体打造盐文化产业,提高企业营运能力是实现"龚扇"保护与传承,促进盐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吕小琴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3):185-199+239
盐船水运为盐业运输主要方式,盐船失事则会严重影响盐商营运与国家盐课收入。清初,清廷即出台失事盐船“淹消补运”条例,为食盐水运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后随盐区盐业经济发展,更将该条例从权宜之法发展至常法,直至升级为国家大法。然而,有清一代,“淹消补运”条例在实践中不断遭遇来自违法官吏、不法船户甚至盐商的破坏。这促使该条例在整个清代不断得到修订完善并于清中后期逐渐形成较系统的“淹消补运”法制体系,但其实践效果仍然陷入短期时好时坏、长期不断恶化的困境。纵使如此,因“重商”成为近代以来国家发展共识,“淹消补运”条例在屡遇撤销提议的同时,一直延续至民国。清代“淹消补运”条例演变的漫长历程展现了清廷为平衡“杜弊”与“恤商”而进行的艰难探索,同时也彰显了清代盐业国家法制体系的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