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监督法>的大部分内容并非创新性规定,它主要是把以往法律的内容加以集中并进行具体细化.但其中仍有专项工作报告、对司法解释的违法审查、监督公开原则等三个方面的创新.同时,<监督法>还在制定程序、监督的主体与对象、违宪审查程序、未借鉴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等方面存在缺憾.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7年1月监督法颁布施行以来,作出审议意见已经成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后的常规动作,这在主观上对促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高议事质量和议事水平,在客观上对"一府两院"狠抓落实和改进工作,起到了有效的鞭策和助推作用。审议意见作为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个常态载体和重要抓手,尽管部分人还争议其究竟有没有法律约束力,然而通过近几年的大量实践,在其形成和交办方面逐渐具有了自身特有的基本运作模式,笔者试予以归集阐释,并结合监督法相关规定,针对存在矛盾和问题,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权力机关对监察机关的监督存在国家法律规范的供给不足和迟缓、监督工具不够丰富具体、监督程序公开不到位且衔接不足等问题。同时,监察机关“位高权重”,使得权力机关监督略显乏力。因此,应进一步健全《监督法》,扩大监督主体范围,创新监督举措,完善特定问题调查制度,增设法律责任章节,完善监督程序的具体法律规定;丰富和具象监督“工具箱”,加强对监察相关法律的执法检查,对监察机关发布的法规和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强化监察机关的询问与质询;推动监督程序公开,加强各种监督方式间的衔接,完善跟踪反馈环节,切实增强权力机关监督监察机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监督法的颁布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行使人大监督权需要决定权作支撑,无论从法理上还是在监督法框架内,监督权与决定权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有利于在实践中加强和规范人大监督权与决定权的配合行使,切实提高人大职权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监督法作为一部系统规范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施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阐述了监督法施行以来,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可喜变化,指出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认真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结合地方人大工作实际,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5章所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6个条文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存在法理缺陷,由于"双重备案"与"下级向上级备案"采取的是简单的"行政层次式"监督模式,没有考虑到立法统一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实践的效果必然是丧失了备案制度应当有的制度功能。监督法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提请备案审查的程序过于宽松,必须要设定提请备案审查的具体条件,进一步提高立法监督工作的实效。要强化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提高立法监督的质量,归根结底要关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合法性",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统一解释制度来解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之间的法律冲突和不同的立法主体之间的立法权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宪法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一现状 ,从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制定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法、建立宪法实施程序公开制度、社会公众对宪法实施的监督这四个方面 ,详细论述了四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加强宪法保障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不断实现"人民主权"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这一过程的主要线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以政治发展的基础性、连续性、重点性三个特征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健全和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和制度,扩大选举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常用的主要监督形式。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和《河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的实施,听取报告、执法检查→提出审议意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报告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逐渐形成了一个工作闭合路径和综合运用监督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审议意  相似文献   
20.
出台和实施一年有余的《监督法》,诸多亮点彰显立法进步与成就。但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图从制度、价值、环境等几方面来分析可能影响《监督法》实施的因素,借此引起社会对监督法的关注,提高《监督法》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