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7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韩湖初 《学术研究》2000,2(8):119-121
本文在综合分析、引证以往的研究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认为何新先生提出的“盘古神话由印度传入”说的四点理由(大梵神与盘的音训相通、梵神与盘神均自鸡蛋生、梵与盘均半分鸡卵而成天地、梵历360劫与盘古经三万六千年造天地之数相关)不成立。  相似文献   
52.
从盘古神话的演变看岭南民族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瓠是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 ,这些民族普遍流传着盘瓠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传承中不断发生变异 ,有的融进其他民族的文化 ,有的与本民族文化结合产生新的神话和传说 ,汉族文人在记录神话、传说时往往融入汉民族的文化内容 ,再流传出去 ,这些神话便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从神话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到岭南民族分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3.
盘古传说中关于宇宙万物产生的神话式描写和解释,其理念的依据是先秦两汉时期中国社会普遍流行的元气理论.这一传说的特点在于它将已有的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予以神化,并用极为具体形象的图景表达出来,而在此时,它自身也增添了一切有关传说所缺乏的哲理色彩.  相似文献   
54.
米恒哲与盘古王都是彝汉神话的开天辟地的大神,前者在于创造,后者在于变化,但却共同体现彝汉先民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55.
在中国神话的研究中,盘古和盘瓠通常被视为一神。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分析古献资料,盘古与盘瓠在得名,造型、时代、以及体现出的神性和人性方均有不同,二应为两神。  相似文献   
56.
刘怀武 《理论界》2008,(4):171-172
座落在笔架山最高峰的三清阁最高层上的巨型盘古神石刻造像,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尊海上盘古像,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像最晚的盘古像。为什么要在岛上造巨型盘古像,为什么这座石像有着这么奇异的造型?作者或查阅史料,多次深入到该地走访,对其进行全面考证,为解开笔架山盘古之迷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盘古、西王母这两个神话人物名称的含义作了考释,认为盘古是太古的意思,西王母是西方尊大之女的意思.  相似文献   
58.
广东属岭南地区,历史上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盘古文化遗存。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的盘古文化遗存,是历史上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先民越人所开创,与珠江中上游的盘古文化同属于一种文化体系;汉族迁入该地区后,接受和吸收了原住民族创造的盘古文化,使之得以世代传承下来。而肇庆市的盘古文化以及盘古祖殿里供奉的“狗头人身”(盘瓠)塑像,则是由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瑶族所开创,是瑶族信仰和崇拜的图腾。  相似文献   
59.
为了了解我国相关地区盘古文化的内涵、质态及研究与开发情况,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历史面貌,广西壮学学会组织考察组于2004年10、11月先后赴河南、湖南、广东、贵州地等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与比较认为,老一辈学者关于盘古神话源于中国南方的观点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0.
每个民族的创世神话都对本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甚至作为文化原型植根于上下千年的民族文化嬗变之中。盖娅是古希腊创世神话象征大地的创世之神,盘古是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二者在创世模式上颇具相似之处。虽然都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盖娅与盘古的现代命运却大为不同。早在上世纪下半叶,西方自然科学界便将盖娅的意象引入地球生理学的研究,形成了"盖娅假说"。与之相比,盘古的意象在现代的价值转换这一课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西方自然科学局部复魅的同时,中国的生态研究却尚未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话语。本文通过对比盖娅的崛起和盘古的消逝,旨在分析探究神话意象在生态审美中的发展前景,并为以盘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的觉醒和崛起,为中国生态美学建构本土话语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