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441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67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068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499篇
社会学   103篇
统计学   11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对传统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一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之间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2.
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研究,对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以下趋势:耕地保护目标由区域内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区域间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由以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由耕地征用补偿转向基于耕地保护外部性内在化的耕地补偿进而逐步开展耕地保护区际补偿机制研究。由此从3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未来的研究重点:从空间效率均衡的角度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角度开展耕地区域协调保护研究;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开展耕地区域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以及从帕累托优化的角度研究耕地区域保护补偿价值标准,并据此开展耕地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3.
马克思价值决定的基本命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有关概念和前提的基础上 ,从数理分析的角度讨论了马克思价值决定的基本原理 ,论证了部门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力无关、单个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单个生产者的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等基本命题。在此基础上 ,得出了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决定单个商品价值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4.
当代知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对唯物史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凸现,既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明显地突破了单纯的物质生产力,又标志着精神生产力获得了新发展。随着以知识生产力为代表的当代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力自身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人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都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新的影响。以知识生产力为代表的精神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时代的发展要求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当代精神生产力特别是知识生产力。  相似文献   
95.
伦理观念是经济秩序的价值特征。任何一种经济体制只有当人们在伦理上肯定了其合理性、正当性,它的经济原则才会得到人们自觉自愿的遵循,这种经济体制才能得以建立或持久存在,才能带来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伦理道德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本身就内在的蕴涵着道德这个生产要素以及道德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价值尺度和发展动力。生产力标准和人的个性发展标准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两把重要尺度,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把马克思的个性理论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对于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教训、对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和实质、对于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想不断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即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生产力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标准不动摇,把生产力的发展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  相似文献   
97.
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体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一些主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本质;先富帮后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8.
在《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一书中,里格比基于对马克思大量论断的归类分析,判定马克思是一个“生产力决定论者”,即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了社会关系的性质,同时生产力的变迁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在里格比看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经验上,“生产力决定论”都是一种站不住脚的解释人类历史变迁的理论模式,并同时基于马克思的相关思想,提出了一种对“生产力决定论”的替代方案,其核心是强调生产关系在解释历史中的首要作用。里格比的解读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其将马克思判定为一个“生产力决定论者”,并由此认为马克思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历史的原则,无疑是对马克思的误读。他的理论失误警示我们,确立理解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对于切中马克思思想的精神实质,无疑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始终成为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自己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就要抢占科技制高点,还要时刻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提高老产业,培育新产业,塑造大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0.
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基本上已经解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由物质需求转到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生产力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价值,其要素构成与内涵本身体现了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文化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本身,并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社会三层关系上对人的主体性建构;文化生产力的载体——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突出以人为本,不仅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且以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